陶渊明的精神追求,陶渊明的生命态度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12 05:18:52

陶渊明通过《归园田居》不但找到了逃离官场污浊的安身之所,更为自己构建了享受精神自由的世外桃源。肉体能回归,灵魂可依归,一个“归”字,神妙之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接阐明缘何而归的同时,也坦露了自己的心性追求。喜好“清静无为”可能是诗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潜质,只是这种潜质须经尘世洗练方可淋漓显现。向世俗妥协可有万千理由,但终逃不掉内心真实的诉求。尽管曾有“大济苍生”的宏志,但本性终究与世俗污浊格格不入。羁鸟失去了自由,池鱼失去了空间,灵魂的束缚窒息了生命的张扬。一个“误”字,表达了多少懊悔、多少反思、又有多少庆幸。

陶渊明的精神追求,陶渊明的生命态度(1)

陶渊明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超然之所来承载他那不羁的灵魂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乍一看,陶渊明所回归的无非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但为何却有种出尘脱俗之感呢?安静和谐、隔世幽远的精神民宿是怎样构建的呢?陶渊明在全诗的开头就已经为读者戴上了一幅欣赏乡村白描图的“有色眼镜”。透过这副眼镜,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营造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内在精神世界和灵魂追求。抑或说,是读者帮助陶渊明完成了精神家园的构建。一幅简单而自然的白描画却潜藏了丰富的色彩和强烈的感情,这不得不说是构思和写作手法的高超之处。

陶渊明的精神追求,陶渊明的生命态度(2)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隔绝了纷纷扰扰,抛弃了熙熙攘攘,留下的是虚静与闲适,最终实现了天人合一,这不正是中国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