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我”到“爱”
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我”。这“我”是自己,也是我的事业、周围,从自我到融汇于世界的无限之我。
虽然面对一个个孩子,但探索孩子们并不容易。那就从探索自己起步。
出现频率第二的字是“爱”。诗中,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寻找与冲突交织的体验。
再后是“进入”,进入宁静,进入大海,进入理解或者懂得。
6.这就是眼前的诗
诗集很有特点,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都耐人寻味。作者留心于太过平淡的点滴,凝练出多维空间的感悟;以心灵搏动的韵律,飘荡出由远至近的歌声:“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为读者铺洒月光、阳光。
诗的语言是形象的、宁静的。
“这个早晨我轻涂红唇,
可是没有敲门声的探望。”
那形象有我,有你,有每一个人。那宁静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又曾失去。从青丝的梦幻,到白发的现实。
诗也是抽象的、含蓄的。
“这个早晨我要叩响我的心门,
扬着我桃红般的面颊,
等着我自己。”
那抽象是每一个人的空气,分分秒秒地围绕着每一个向往。那含蓄,也许是朝晖下的众望,也许是阴雨中的自怜。从家园的窗后,到办公室的门前。
诗更是激情的、奔放的。
“我让我的身体疯狂地奔跑和舞动。
或是我在草地上打滚,在云层间飞翔。
让我压抑的意识迸发痛彻⼼扉的歌声和呐喊,
让我的心在阳光照耀的树梢上落脚。”
那激情呼唤着攀岩者、泅海者,奔向成功的豪放情怀。
把撒了一身,一节一段的,喜悦与遭遇,拼接成实实在在的人生。
这,就是,眼前的诗!
点击▼链接
作者后记:
为这部诗集提笔之初,因思路未明了成文拖沓了(见上文)。后有了主题,又因求速而写的仓促(见上篇《这是一本助人的好诗》)。想到,上墨与下文或能互见而易读,故都放在这里。
作者简介
任智钢:
国家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精神病临床任课教师,精神医学司法鉴定师,法医师,精神科药事专家组员(上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咨询/治疗三十年。上海心理热线咨询师。心理学会、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上海金山)、妇联、老年协会等心理学科社会工作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