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曾几何时,网络在家长眼中就和“毒”没什么区别,90年代的许多孩子都经历过在不合规范的网吧中玩游戏,最后被班主任、爸妈逮回家的童年。
然而如今,网络成必需品,手机也是标配,校园、网吧、家庭对孩子的网络管控大多严格。所以沉迷于游戏、醉心于网络的情况变少。但并不代表没有,在手机支付便利的今天,一头扎进游戏的孩子反而有机会犯更大的错。
为了“吃鸡”花光家中存款,11岁小男孩爱买套装,母亲却泣不成声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就在人们因为疫情而待在家中隔离的这段时间,一个11岁的小学生就因为玩游戏充值,为了“玛莎”,花光了家中积蓄。
孩子名叫小昊,母亲李女士近段时间因工作变动,两个月都没收入,本想靠着存款暂时度过难关。可一天她却发现儿子沉迷于最近很红的手机游戏——和平精英,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吃鸡”。
然而小昊不仅仅是玩游戏,他还会随性购买游戏中的各种装备。而小昊使用的手机正是家长平时用的,上面还连接着家里的银行卡。
有些不放心的李女士赶紧去银行查询余额,这才发现小昊居然把卡中两万的存款花得只剩下一百元了。
李女士瞬间崩溃,询问过儿子后,她才知道这些钱全用于购买游戏点券,小昊一次性就充值几百上千,没几天就把两万元花干净。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女士也泣不成声,表示这笔钱很重要,她如今都不知道怎么办,更不敢告诉孩子爸爸,担心他受不了。她只怪自己平时在取款、付费的时候没有瞒着孩子密码。
记者采访小昊时,他也表现出悔意,其实早在头几次充值期间,他就知道这么做不对。可每次上新后,他又克制不住花钱。最后一次次后悔、一次次再犯,期间没人制止他,最终花光了存款。
而小昊的悲剧早已上演过无数次,新闻中有许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孩子,为了游戏、为了直播等等,直接用家长的卡消费。
而他们连基本的价值观、消费观都未曾树立起来,又怎么能抵挡住网络世界的诱惑呢?一旦出现了游戏成瘾情况,那么损失的可不仅仅是经济,连孩子的未来都可能因此而改变。
沉迷于游戏太可怕,提前规避风险最科学,事后补救更难一、当孩子游戏成瘾,他将会有哪些改变?家长要警惕
1、专注游戏
沉迷游戏的孩子在电子设备面前格外认真,连地震都不一定能让他们丢下游戏。当孩子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多、无法戒除、知道不对仍坚持事,这就要警惕了。
2、失去兴趣
有游戏瘾的孩子对学习、社交、运动等等普通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没兴趣。他的空闲时间被游戏全部占领,并对游戏产生依赖感,离开网络就会痛苦。
3、性格改变
“游戏成瘾”也属于精神疾病,这类孩子很容易表现得抑郁、内向、易怒、焦虑,甚至出现绝望感、负罪感,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二、如何避免坏情况?预防要从父母做起
1、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当孩子在家庭、学校中无法获得幸福感,一旦缺乏管理,就容易沉溺游戏。因此,家长不仅要管教孩子,还要多陪伴、鼓励他拥有交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而美好。
2、以身作则培养好习惯
现在不少孩子的游戏瘾是从娘胎里带的,倘若父母都沉迷于游戏,又怎么教好孩子呢?因此父母要以自身为榜样,耳濡目染地育儿。
3、最坏情况的预防
因为游戏充值,家里积蓄被挥霍一空的家庭可不止一个。这也提示父母,即便面对孩子,也要有所防范。要么常换支付密码,要么别给孩子用连接银行卡的手机。
三、出事后如何补救?教育、财产都得追回
1、追回存款,这需要向游戏公司证明,操作者是孩子,家里有监控的家庭就更好操作了。
2、给予孩子惩罚,让他铭记错误。不过惩罚方式并非打骂,而是要求他负责。可以试试让孩子用家务、成绩来分期偿还欠下的债,这能给孩子更深印象。
3、父母得反思自己,孩子游戏成瘾,这说明家长的疏于管教。因此爸爸妈妈们得在未来花更多时间教育、陪伴孩子,避免他为了游戏走上歪路。
宝妈们,你有遇到过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情况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