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18 07:58:29

作者:胡显达

近年来,蒋氏在大陆的军事溃败,成了网上谈兵论战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人认为,蒋氏在解放战争三大战略决战中,犯了不少优柔寡断、缺乏远见、肆意干预的错误,错失了不少反败为胜的良机。

在东北蒋军溃败后的检讨会上,卫立煌、杜聿明等人纷纷抱怨蒋氏用人昏庸,人人直接通天,弄得谁也不能统一指挥。

李宗仁甚至说,如果蒋先生从卫立煌之议,不胡乱越级指挥,则蒋军在关外精锐不致丧失殆尽,华北也不致随之覆没。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1)

蒋氏在阅兵

在延安指示林总不要后方,千里跃进,南下攻锦,关门打狗,就地歼灭东北蒋军的前前后后,卫立煌当时在干什么?

在蒋氏撕毁重庆和谈协议、挑起全面内战之后,卫立煌的消极避战曾一度被晾在一边,直到陈诚被林总打得一病不起、一败涂地的时候,才被老蒋重新想起,并委派他披挂上阵,到东北收拾残局。

1948年1月22日,卫立煌来到东北。为了对付我军的运动战和围点打援,卫立煌采取了重点固守大城市的战略。他把五六十万的蒋军部队分别部署在以长春、沈阳、锦州为中心的大城市,意图依靠他们坚固的城防,挫败我军的攻势、消耗我军的实力,然后在趁势出击,收复失地,扩大地盘。

然而,卫立煌上任不到2个月,林总就给他奉上的攻克辽阳、鞍山、四平等18座城市,歼敌10万的“见面礼”。

林总的凌厉攻势,让卫立煌不再幻想在东北开疆拓土了,他能做的就是保守沈阳、长春、锦州这几个交通线上的大城市,等待老蒋从江南或华北给他增派新的援兵,再作新的打算。

要知道,在华东、中原、陕北等战场,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地方派系的内耗,也让老蒋只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东西奔走,疲于应付。老蒋对东北增兵求援爱莫能助,也让卫立煌上行下效起来。在林总的冬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凡是被围攻的城市,卫立煌只是下令死守,一个援兵也不派。

看到卫立煌也挡不住林总的冬季攻势,老蒋在美军顾问的建议下,渐渐萌生了从东北全面撤退的心思,只是出于伪国大选等层面上的考虑,暂时搁置在一边。

在延安方面严令林总南下锦州、关门打狗之后,东野主力很快出现在北宁线上,这一下子可把老蒋吓懵了,他知道延安方面的这一手,是要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以达到就地歼灭55万东北蒋军的目的。

锦州的得失,是老蒋与主席决战东北的胜负手。失去先机的老蒋,一方面要求卫立煌赶快把驻守沈阳、长春的部队逐步撤往锦州,另一方面又紧急从江南、山东等地临时拼凑一个侯镜如兵团,用于驰援锦州的范汉杰。

不过,在沈阳拥兵30多万的卫立煌并不赞同老蒋的做法,而是与他争吵不休,既反对廖耀湘兵团配合侯镜如兵团,东西对进,夹击锦州,也反对长春守军弃城突围,向沈阳、锦州靠拢。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2)

卫立煌在沈阳的按兵不动,既不突围,也不救援,是啥心思?是挽救苟延残喘的蒋军,还是给蒋氏下套,羁绊他的援锦行动?

按照林总原先的计划,长春的郑洞国及其10万守军是他要吃掉的第1个目标,只是迫于延安方面的压力,林总放弃了这个东北决战、首战吃掉的猎物。

长春的10万守军被东野部队围困3个多月,既突不出去,也解救不了,是一个无解的死局。它最大的价值就是牵制东野的部队,给沈阳、锦州方面减少防守压力。若是派援兵解救,在我军惯用的围点打援下,那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一点,卫立煌比老蒋看得透彻,看得明白:与其救,还不如不救更划算。

试想,一个靠空投给养续命的守军,能不能突出东野围城部队的包围暂且不说,即使侥幸突了出去,瘦弱如柴、连枪都拿不动的士兵又如何负重步行千里赶到锦州!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3)

解放沈阳,我军集中管理俘虏

老蒋指望卫立煌从沈阳出兵援助郑洞国突围,几乎是无解的死局。

1948年,林总结束冬季攻势之后,东北70%以上的地区都成了解放区,55万蒋军只能龟缩沈阳、长春、锦州这几个大城市,画地为牢,固守待援。只要他们走出坚固设防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很快招来东野部队四面八方的围攻或阻击。

卫立煌之所以一再拒绝老蒋的计划,既不救锦州,也不救长春,也正是他手上的兵力和占据的地盘已经没有办法对付林总的围点打援了,他的考虑是与其出门白白送死,还不如据城死守,迟滞和牵制林总的破关南下,尽可能长时间充当华北的屏障,更有价值。

卫立煌的保守战法,比老蒋对锦州和长春的非分的妄想症,要精明许多。最大的作用可以避免蒋军在东北的加速溃败,让老蒋在大陆苟延残喘更长一段时间。

卫立煌固守沈阳,按兵不动的建议,得到了蒋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等人的支持。

但一心想保住锦州这一入关门户的蒋氏却不这么想。在葫芦岛集结待命的侯镜如兵团,给老蒋画了一个东西对进,夹击锦州的大饼。

依仗校长的权威,原本反对增援锦州的廖耀湘也被迫同意老蒋从辽西出兵,驰援锦州的计划。

面对卫立煌在沈阳的按兵不动,老蒋也急眼了,专门委派顾祝同前来督战,要求卫立煌立即执行老蒋的命令。

苦劝无果、恼羞成怒的顾祝同再一次拿出老蒋的手令,要求卫立煌立即从沈阳出兵。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4)

顾祝同的一再催促也惹恼了卫立煌,他近乎咆哮地吼道,“从沈阳出兵,出门就是送死。在林总的围点打援下,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们打赌!”

卫立煌深知廖耀湘通过狭窄的辽西走廊驰援锦州,需要跨越不利于重武器、大兵团作战的辽河等诸多水系,加之林总早已那里部署3个纵队的兵力,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等待廖耀湘兵团南下送死,去了也是白白搭进去自己的一条臂膀。

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走廊被林总稀里糊涂团灭掉,算是应验了卫立煌的预言。

既然廖耀湘兵团南下援锦,是主动上门送死,那么此时的东北蒋军又如何才能盘活他们的生路呢?

卫立煌的心思实质上舍小保大、弃车保帅。他要保的是沈阳的30多万蒋军,弃的是长春和锦州这两头的守军。为此,卫立煌向老蒋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沈阳的部队按兵不动,二是趁东野主力全在锦州、辽南空虚之际,奔袭营口,从海路撤出东北。

应该说卫立煌的这个建议也是直击林总的软肋。林总当时的计划是先打下锦州、然后是锦西的“东进兵团”,到最后才是沈阳。

若是老蒋采纳了卫立煌打通营口从海路接应沈阳30蒋军撤出东北的计划,并把他的东西对进、夹击锦州的计划当作迷惑林总的佯动,死死吸引住延安方面和林总的注意力,等到东野主力部队反应过来之后,也许就鞭长莫及了。即使侥幸追击到营口,也难以把其全部歼灭在东北了。

对于卫立煌的这个计划,主席曾专门在1948年10月20日给林总发电提醒,说蒋军正在天津、塘沽等地紧急征集5万吨位的船舶,准备赶赴营口。

照此看来,驻守在沈阳的30多万蒋军在卫立煌的计划下,也还是有着极大的机会从海路撤出东北的。

只是老蒋一直固执于他的援锦计划,以确保东北通往华北陆路门户的通畅,而断送了这一舍小保大、逃出生天的机会。

退一步讲,如果老蒋接受卫立煌固守沈阳,牵制林总、屏障华北的计划,也不至于在东北输的这么惨。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5)

固守沈阳,按兵不动,固然也是在坐以待毙,然而却能极大消耗林总东野部队的实力。要知道,驻守沈阳的30多万蒋军绝大多数都是老蒋的嫡系部队,新1军、新6军、第52军、第71军更是老蒋嫡系部队中的精锐。沈阳坚固的城防工事远非长春、锦州可比。攻打一个30万敌军驻守的大城市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南下锦州之前,林总曾两度攻坚长春受挫,由于城防坚固、守军顽强,也才不得不采取四面包围、长期围困这种又耗时又耗力的办法。四平血战的心理阴影也可能会动摇林总攻坚沈阳的决心和意志。

也许有人会说,在拿下长春、锦州之后,沈阳成为一座无兵来援的孤城,处于被我军瓮中捉鳖的绝境,卫立煌及其城中的守军会不会和平起义、缴械投降呢?

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这从廖耀湘被俘后的态度可知,这些老蒋的嫡系绝对不会有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的念头。

末日围城哪种兵负重高,末日围城最强阵容搭配(6)

胡琏的12兵团,特别是他的那个老虎团在中野、华野部队联合围攻下的困兽犹斗,拒不投降,或许是一面镜子。

由此看来,尽管卫立煌的那些建议比老蒋高明许多,但依然挽救不了东北55万蒋军的死局。老蒋若是听从了固守沈阳、牵制林总、屏障华北或舍小保大、逃路营口的建议,也许能够迟滞林总的入关或把沈阳的30多万蒋军侥幸撤出东北,但依然挽救不了老蒋在大陆军事溃败、最后逃亡台岛的命运。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