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康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之前的一篇文章(想让孩子爱分享不“自私”,要避开这3个大坑,做好这2个关键点!)我们详细聊了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三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一是斥责孩子自私、二是强迫孩子分享,三是给孩子讲大道理。
然后剖析了孩子不愿意分享背后的原因:缺乏安全感。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乐于分享,一是要给孩子慢慢建立安全感,他不会失去自己的东西比如玩具;二是让孩子明白,主动分享可以让他收获更多,比如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
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在孩子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如何逐步的引导和培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黄静洁老师在她的《父母的格局》一书里给出了5个游戏,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乐于分享。
游戏1 传球游戏在小孩刚能坐能爬的时候就可以玩传球游戏。
和孩子距离两三米远,把球传给孩子,一开始孩子拿到球之后可能会自己玩会儿不愿意松手,但是多玩几次,他就能意识到小球只是暂时离开了自己,过一会儿还会回来的,这样他就有安全感,不会担心失去小球。
游戏2 借球游戏等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儿,在传球游戏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的让小球多离开孩子一会儿。跟孩子说我想借你的球玩一下,10分钟之后会还给你的。
渐渐的孩子会明白,小球只是暂时离开自己,即使被拿走了,过一会儿还会回来的,小球还是自己的,他也会有绝对的安全感。
游戏3 分享游戏有了安全感的基础,就可以进一步的与他人彼此分享了。
比如两个孩子都拿着玩具,可以彼此交换玩具,各自玩一会儿,然后再交换回来,这样不仅自己的玩具没被拿走,同时还玩到了新玩具。孩子就会意识到,哦,我的分享其实可以让我收获更多。
游戏4 拒绝游戏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的孩子愿意分享,但是别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懂得提出请求和接受别人的拒绝。
怎么做呢,孩子在家里有时候会比较喜欢玩爸妈的东西,比如穿大人的鞋子、玩妈妈的化妆品等。
这个时候,父母要跟孩子强调,这些东西是父母的,就像玩具是他自己的一样,在想玩爸妈的东西时,需要提出请求,只有获得了准许,才可以享用别人的东西。
也要让孩子理解,别人也可以选择不分享。因为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手里的好东西,会去抢来玩,这肯定是不行的,要学会提出请求以及接受别人的拒绝。
游戏5 多人分享游戏有了前面4个游戏打下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多人实战演练了。
父母可以邀请几个比较熟悉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比如自己亲戚邻居家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带几件玩具,让孩子们聚在一起彼此分享自己的玩具。
一开始孩子们都喜欢玩别人的玩具,不太放心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因为怕被弄坏了或是被拿走了。
这个时候,父母们要在一旁仔细的观看和引导,一发现有不规矩的风吹草动,就要及时纠正,保证公平,以及让每个孩子都能玩到更多的玩具而不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弄坏或是被拿走。
这样几次玩下来,孩子就会放下心来,快乐的彼此分享玩具了,既能玩到别人的新玩具,自己的“旧玩具”也没有被拿走。
小结一下,如何用游戏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好品质呢?
- 首先是建立安全感的传球游戏和借球游戏;
- 然后是让孩子懂得分享可以收获更多的分享游戏;
- 接着是拒绝游戏,让孩子学会提出请求和接受拒绝;
- 最后是综合实战演练的多人分享游戏。
除了上面提到的5大循序渐进的游戏之外,还有三点注意事项:
首先,在引导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比如分享玩具,可以从孩子不太在意的玩具开始分享,这样他的抵触感会小很多,习惯了分享之后,再让他决定下一个要分享的物品是什么,给孩子一定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权。
其次,在真实的互动分享场景中,家长要学会保驾护航。在多个孩子集体游戏时,不要过度插手,但是尽量保证孩子们都能轮流玩到玩具,只有在这样公平的规则下,以及分享过程中有了很好很愉快的感受后,孩子们下一次才更愿意分享。
最后,善用榜样的力量。这里的榜样可能是图书、绘本故事中的榜样,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榜样。父母首先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把分享的理念和行为有效的传达给孩子,孩子更有可能养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培养他们任何一种素养、品质或是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多一分理解、多一点耐心,也多一些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