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怎样相处,自我攻击型人格如何解决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18 20:54:05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通常来说,提到自卑,人们往往会与内向、敏感联系在一起,可是,你可曾发现,有一种人,他们对事物不满时,并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极其隐晦、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极度希望他人能察觉到并且改变其行为做法,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譬如被动攻击型人格 。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就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出现负面影响时,很难与这些影响共生,展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就变得极具攻击性。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怎样相处,自我攻击型人格如何解决(1)

比如,当情侣某一方想要分手时,采取冷战、消极态度的方式迫使对方先提出分手;当员工想对老板的某项策略不满时,可能会采取消极怠工、故意出错的方式来抵抗;当儿童不喜欢上学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故意拖延吃早饭的时间、拖延穿衣洗漱的时间等等行为表现他的不乐意;当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时,可能会表现出成绩故意下滑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在心理学上,这类人可以称之为“被动攻击型人格(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是指以被动方式表现强烈的攻击倾向的人格。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怎样相处,自我攻击型人格如何解决(2)

他们通常性格比较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又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表面服从,暗地里却表现为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常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于权威,在强烈的依从和敌意冲突当中难以取得平衡

那么,“被动攻击型人格”的这些的行为因何而产生呢?

原生家庭的压抑习得而来。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有研究显示,原生家庭的结构、氛围、教育方式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怎样相处,自我攻击型人格如何解决(3)

当父母对孩子要求较为严苛时,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不敢直接表达不满,因而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心理平衡,如在行动上采取敷衍、拖延的态度。久而久之,即使到了成年,他们仍然会把这种方式扩散到其他人的身上。

“合理化”防御机制。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建立了“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指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寻求快乐的;超我是指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和行为多加限制的;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同时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要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怎样相处,自我攻击型人格如何解决(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