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渴echo 编辑/碎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某天,彼时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决定在他又一部絮絮叨叨的鸿篇巨制里加上些很传统的新元素。
那是一种,人类战士未来可能倚仗的,高科技单兵作战系统,它让士兵拥有了“更敏锐的眼睛,更机警的耳朵,更强壮的后背以携带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弹药,更快的腿脚,更聪明,更强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还有,更不容易受伤”的特质和短途飞行的能力。使其既能灵活地直接穿越各种地形地貌,或驾驶飞机战车完成侦查或作战任务,又能无视大部分反步兵武器的攻击,甚至在与同等或略大规模的装甲部队的交锋中占尽优势。
当然了,对我等看客而言,也许更重要的一点在与这身动力铠甲不光是能加能打能抗能跑,还一个个的颜值超高,那自然也就能在光影魔法日益普及的往昔未来大放异彩,以至于哪怕是今天,当我们聊起好看能打的动力装甲时,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呃,某个富翁、天才、花花公子、慈善家和他红金配色的经典款,黄金大只佬和他麾下三心六肺的阿斯塔特战团,是几百岁的老冰棍在波士顿掘地三尺也要多整几套的T51,是五十块的好兄弟,是星际仓鼠的仓鼠球,是“斯巴达人”的遥远未来,甚至是阿汤哥的外骨骼,总之不是你开宗立派的《星船伞兵》就是了。
不过怎么说呢,这种事情吧,虽然听着很遗憾,但创作者应该是不怎么在乎的……吧。作为公认的“黄金时代”科幻三巨头里最有邻家退休国企老干部(也是最没硬技术含量)的家伙,罗伯特海因莱因也果然是“不负众望”,爹味十足地博古通今,在人类文明的尺度上着重讨论了与制度纪律和暴力有关的若干问题,从而的确没有在展现动力装甲的形态,作战,维护和原理上浪费太多笔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保罗.范霍文直接忽略了这一科幻之最,为表现他心目中的海因莱因硬是把能在虫群里开无双的高科技精英战士,描绘成了苦哈哈的炮灰大兵。
而等到电影续集姗姗来迟时,虽然导演终于开始有意识地展现机甲战士横扫千虫之伟力,但机甲的视觉呈现已然相当成熟,且似乎都比这位老祖宗更加花哨酷炫,其无问津者也就在所难免了。
曾几何时,有古人云: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样的,如今繁荣到几乎让人审美疲劳的动力铠甲市场不也正是对海因莱因当年独具慧眼的完美肯定吗?而在尽情领略过小字辈们的千姿百态后,相信就算海因莱因老爷子心存芥蒂,也完全能叹上一句后生可畏,和我们大家一块看着乐呵就完事儿啦,最多也就是由果推因,寻思寻思自己当年这无心一提的设计究竟有何种魅力,竟迷得万千男女心花怒放,少年少女之心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