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为什么一辈子不封侯,历史上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4-01-16 08:07:28

李广难封,原因在于战功不够?

李广为什么一辈子不封侯,历史上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1)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李将军有才,但个人才气并不是封侯的充分条件。与李广同时参军的堂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却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敌人首级的数量规定,被封为乐安侯,后来还当上了丞相。然而李广终其一生都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人生成功需德、才、机三大要素相互配合,李广难封的原因之一是有才无机遇。


文帝朝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李广也就没有突出的战功;景帝朝李广在平定吴、楚叛乱时立功扬名,可是他私受梁孝王的将军印,违反了朝廷的法令,朝廷认为他功不抵过,不予封赏;景帝朝汉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是防御,李广守边境天天和匈奴作战,斩*敌人首级的数量也达不到封侯的标准;解鞍却敌的战例虽然展示了李将军智勇双全、射技高超的才能,但也无功可赏。


武帝朝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是进攻打击,元光五年(前130),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等四将军各带一万骑兵分头出击匈奴。年轻小将卫青领兵到达匈奴腹地龙城,斩*敌人数百,立了首功。偏偏老将李广被俘,尽管逃脱归汉的经历生动传奇,毕竟损兵折将,自己军队伤亡太多,朝廷执法官判决李广应该斩首,后来还是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李广在家闲居数年后,因匈奴入侵*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武帝才重新启用李广。李广重新履职后的数年间,也有过多次与匈奴作战的经历,但都无功或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封赏。

“李广难封”成为了后世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的成语。既有怀才不遇的意思,又有对世态人情的感慨。两千余年来对于“李广难封”原因的讨论也没有断绝过。后世有人将李广难封的原因归结为:军功不够、性格因素、*降至祸,还有人通过对比李广和卫青这两个同时代军事人物的命运,认为是汉武帝任人唯亲,抬举卫青,排斥和压抑李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60多岁的老将李广迷路的真实原因是汉武帝的授意?

李广为什么一辈子不封侯,历史上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2)

图片来源于百家讲坛

早在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前,公孙昆邪曾和汉武帝说过:“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这句话出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意思也就是说:“李广这个人,才华没得说的。但是呢,他有些自傲了,没事总和一波匈奴打,怕是总会吃大亏。”武帝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李广本来几十年中打的是防御战,而不是边跑边打的游击战,还有就是当时飞将军李广已经60多岁了,体力和脑力和二十多岁的卫青和19岁的霍去病相比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挨不住他不断请战,于是让他做了一个前将军。但是出于对老同志的照顾,汉武帝又偷偷授意卫青不要让老同志李广遇到匈奴主力,适当的时候把他支开到侧方。

于是,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

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

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地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刎,死得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

李广之子李敢与霍去病的恩怨

李广为什么一辈子不封侯,历史上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3)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两个都死在了李广前面,只有李敢跟随霍去病征伐匈奴颇有战功,被封侯。李敢因为怨恨卫青逼死了李广,找机会殴打了卫青一顿泄愤。卫青家奴出身,为人一向谨言慎行、性格内敛,谦逊低调,同时卫青对李广之死应该也是心存愧疚的,所以卫青对外隐瞒了此事。 作为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少年得志,做事张扬,知道了此事便怀恨在心。公元前118年,李敢随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时,霍去病借机射死了李敢!霍去病当时圣眷正浓,所以汉武帝对外就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一年后,霍去病病逝。之后,汉五帝又多次派其他人出征寻找匈奴残余,都战绩了了。公元前119年的战役是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的巅峰之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