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滕王阁里的这两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成为很多人在感慨命运不公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的两句话。那么到底李广为什么会难封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运气使然吗?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司马迁也无法做到绝对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他在写《史记》的时候,肯定是有自己的情感因素的。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事件而受了宫刑,这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记载。事实上,他对卫青的记载就是非常不公平的。在司马迁的笔下,卫青多少有些被塑造成了一个依托外戚身份而封侯的形象,卫青因为卫子夫而封侯,李广却没有被封侯。老早就有人说过,卫青的成功并非是裙带关系。比如,卫青战功显赫,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司马迁的描述之中,卫青的战功多少有些偶然。但司马迁也提到了,卫青每次作战的时候,都会派出大量的探子,他一定要全面了解战场的整体信息。卫青体恤士兵,士兵没有进帐篷之前,卫青绝对不会住进帐篷。士兵没有吃饭喝水之前,卫青绝对不会自己先吃饭喝水。也正因为这样,士兵和卫青一起作战的时候才会全力以赴。
大将军卫青
相反,我们来看李广,李广作为一员战将,其军事素质之优秀,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李广绝对不是帅才!他作战的时候,更多的是靠运气和自己的军事才能,这和卫青的慎重就不同了。也正是因为李广太过自信而不去认真做好战前的准备,李广一辈子打过的败仗也很多,他还曾经被俘过。只不过,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的被俘反而成了他的一段传奇。相反,李广的战败,不去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而仅仅归结为自己的命运不济。战争之中,的确有偶然性的因素在。但是,假如每次作战失败都是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说不通了。
而且一个真正的将军,爱惜士兵肯定是必须的。但是,治军严明也是必须的。我们来看李广,他所带领的军队,只能用军纪涣散这四个字来形容!作为士兵,当然喜欢跟着这样的将军了。但是,这样的将军能不能带领着这群乌合之众打胜仗,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是司马迁个人的原因,在汉代,人们更欣赏的是传奇的英雄而不是中规中矩的卫青。李广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汉武帝作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李广却不这么看。表面上,汉武帝也说,李广这个人命运比较背。实际上,汉武帝知道李广这种人当不得大任。所以,在李广最后一次出征的时候,汉武帝特地交代卫青,不要给李广安排主力的任务。最后,李广因为在草原上迷路而贻误军机,李广不愿意接受处罚,自*身亡。司马迁记载李广自*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而且李广的儿子后来还找卫青报仇,把卫青打了一顿。卫青并没有报复,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找茬*了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对此没有惩罚而是稀里糊涂地结案。这更让人们为李广感到不公!
而且,司马迁还拿李广的亲人做过一个对比,李广的堂兄弟李蔡,不仅封侯,而且还官拜丞相,位极人臣。司马迁根本没有记录李蔡的战功。实际上,在汉武帝的时期,封侯是很难的事情。卫青作为汉武帝的小舅子,汉武帝也没有直接封他为侯,而是让他自己到战场上为自己赢取侯爵。汉武帝的连襟公孙贺,也是封侯拜相。事实上,汉武帝也没有违背封侯的基本原则,无功不侯!所以,李广不被封侯,并不仅仅是命运使然,也有他自己个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