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阴阳学说入门:庚子年该从哪天开始?大年初一还是立春
庚子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说法,又称中国阳历,是我国历史上一直都在用的方法。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照天干在前,地支在后的顺序,把天干地支配对,正好六十对,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民间将这个也俗称为“六十年还甲子”,意思是说,按照天干地支配对,第一个是甲子年,六十年后,仍然是甲子年。
正月初一零点2020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为庚子年。
按照2017年,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的规定,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
按照这个规定,2020年1月25日的零点,就是正式进入庚子年了。
立春日现在,假如我们查询干支纪年法,或者手机上的日历软件,可能会看到使用的则是另一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干支纪年在每年立春日换年。也就是说,2020年2月4日立春日,才正式进入庚子年。
阴阳学说那么,庚子年,到底应该从哪天开始算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清楚地理解:怎么说都对,用哪个都行,但是又都不完全对。
有没有能精确到分或者精确到秒的准确说法?没有。
这里,就用《易经》的阴阳学说,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使用天干地支纪年计算相应的问题。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在《易经》学说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阴阳学说作为基础理论,广泛运用于天文、历法、医学领域。
按照阴阳学说,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具体举个例子来说,完整的一天,包括白天和夜晚。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白天和夜晚就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白天和夜晚在相互运动和转化。
我们能否把白天和晚上用一个具体的时刻分开呢?比如用日出和日落的具体时刻。不能。因为白天和夜晚的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个过渡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转化。
但是,我们有黎明和傍晚的说法。有黎明前的黑暗一说,因为那个时候最黑;还有傍晚的天空最亮一说。而这“黎明前的黑暗”就是阴中之阳,“天黑前的暮光”,则是阳中之阴。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也是一样。
从天象上看,己亥年到庚子年的转化,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并非是在某个具体时刻实现这个转化的,这个转化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立春或正月初一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在中医学中,还有“大寒日”的算法。按照中医的“运气学说”,天干对应“运”,地支对应“气”。运气的起始日是大寒日。按照这种说法,庚子年的起运日是2020年1月20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秀笔记原创首发,作者李秀,多平台原创作者,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