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小芸哭着来找我,说不想活了。我于是静静守着,直到她止住眼泪,向我说明原委。
“今天吃饭的时候,菜汤不小心洒在桌上。我赶紧拿纸去擦。用了一张没擦干净,就又抽了一张。
结果我爸不乐意了,说:擦个菜汤,用两张纸!
我看他心情不好,赶紧承认错误:爸,办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下次一定注意。
本想开个玩笑就过去了,结果我爸不依不饶:办大事?你真不要脸!吃个饭都吃不好,你能办什么大事?恬不知耻!还有脸说自己是办大事之人……
就为一点小事,我爸把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王八蛋’、‘狗东西’,还有好多恶毒得不堪入耳的话语。后来他越说越激动,又扯出很多别的事来教训。
我当时就在想:我为什么活着?还不如去死。
“易激惹型”人成为父母,孩子陷入炼狱人生心理学中有一类人格,叫“易激惹型”人格。
这类人极其易怒,坏脾气“一点就着”,很难自主克制。他们随时随地,没有征兆地爆发,攻击性和伤害力很强。对他们来说,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他们宣泄负面情绪的“导火索”。而与他们最亲近的人,因为正处在“情绪爆发半径”之内,所以往往无辜受害。
小芸的父亲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于是她从小就在“暴君家庭”里长大。妈妈温柔忍让,爸爸一手遮天。在她刚懂事的时候,妈妈就告诉她:爸爸脾气大,不要惹他发火,要听话。
小芸果然如妈妈所愿,乖巧温顺,走到哪都有人夸她懂事可人。但她说,活着很累,每天都要小心翼翼、畏首畏尾,“连喘气都怕出错”。更让她痛苦的是,父亲对她的伤害瓦解了她的自尊,让她从骨子里自卑、懦弱,却又常常在怨恨与罪恶感中挣扎。
作为她的长期心理咨询师,她一次次面对我揭开伤疤,试图用反复倾诉探求与自己的和解之路。
上小学时,父亲当着她的面把她最心爱的芭比娃娃扔进了垃圾箱。她永远忘不掉父亲拎起娃娃的头发,冲她咆哮“以后不许玩这些没用的破玩意!”
上初中时,她磕破了膝盖,父亲拿着酒精往她的伤口上倒,“怎么不摔死你呢?!让你不看路,下次就摔死你!”妈妈想上前安慰,被父亲狠狠呵退。
高中毕业时,她兴冲冲地抱着一本贴满照片、写满留言的同学录回家。结果被气急败坏的父亲撕得粉碎,包括那张珍贵的班级合影……
工作后,她很努力,不久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可父亲对她没有改观,依然动不动就把她当小孩子呵斥。一次她被父亲点着脑门教训,第二天主持会议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她肿得像核桃的眼睛。
看起来很好,实则捧着“炸弹”前行拥有易激惹型父母的孩子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么说吧,就像每天捧着“炸弹”前行,恐惧、焦虑、疲惫、错乱、矛盾、自卑。
这其中,最致命的伤害是长期低自尊导致的自卑。不管后来他们看起来多好、多正常,事实上他们骨子里的自卑让你无法想象。这种自卑,来自父母对他们的不认可。著名导演姜文、著名主持人董卿、著名演员佟丽娅,都是“光鲜的低自尊者”。光鲜,是他们努力成为的样子;低自尊,是父母为他们留下的,抹不去的灰暗底色。
与普通的“不认可孩子的父母”不同,易激惹型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可体现在霸道、专横、凶恶。他们在孩子身上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从根本上否定了孩子对“自尊”的需求。这种对人格的辱没,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对自己讨厌、怨恨、鄙夷,甚至恶心。
他们会认为:就连我的父母都没有把我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我也不需要尊重自己,别人更不会尊重我。这非常糟糕,因为他们的人生会像遭受诅咒一样,无论得到什么都觉得“不配拥有”,无论失去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那种来自父母对自己的尊严践踏,会毁坏一个人自信心的基石。
除了自卑感之外,易激惹型父母的小孩还有注意力涣散、情绪起伏波动大,恐惧感、焦虑感、矛盾感强烈的特点。很容易理解,当你随时捧着一颗炸弹,你的注意力将无法聚集到将要做的事情上,而是时刻关注着炸弹是否随即爆炸。这种长期的忧虑和恐惧,又会给他带来明显的焦虑感。
此外,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易激惹型父母在情绪平稳的时候给孩子的爱总会与被激惹后对孩子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这让孩子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了矛盾心理,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思路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