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Pinea 7月24日讯)由于XR的体验需要复杂的技术处理流程,从传感器采集、传输,到最后人眼看到的画面,中间经过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因此也衍生出一套评判XR产品的三大关键参数指标:110度视场角、90hz刷新率、20ms延迟。这三大要素相互配合,彼此影响,任何一个不达标,都可能对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
关于三大参数的具体含义, p君已经在之前的XR科普文章中对“视场角”和“刷新率”作了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此查看(XR科普之——视场角、XR科普之——刷新率)。本文,将对“延迟”作简要概述。
基础概念
延迟(latency),是指刺激和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当你在打游戏时,屏幕画面跟不上你的操作或者画面无法及时显示,这就是延迟现象。显而易见,这种可察觉的等待时间对用户满意度和可用性有很大影响。
延迟越短,用户体验感越好
在VR领域,延迟可以理解为从用户的头部移动开始,一直到HMD(头显设备)的光学信号映射到人眼上全部的等待时间(latency time),即当用户戴上头显,在使用过程中,眼前看到的画面与用户的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延迟较大时,会无法正常显示画面或卡顿,严重影响玩家的注意力和沉浸式体验,甚至还会产生晕动症(motion sickness),造成玩家呕吐和不适应。
因此延迟问题,是XR整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当绝对延迟控制在 20ms 以内时,人不会感到头晕恶心。但由于个体体质对延迟的敏感度和排斥反应的大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延迟越短,XR场景越接近于现实,用户体验感自然也就越好,所以延迟也是判断一台XR硬件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生延迟的四大因素
了解完延迟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聊聊延迟为什么会出现。VR设备的延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显示延迟、计算延迟、传输延迟和传感器延迟。
其中,显示屏是延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在系统内部计算和传输等方面,延迟同样存在,比如计算机需要一定的时间采集和处理数据,来定位和更新用户在VR设备中所能看到的虚拟场景。
采用高性能显示屏
是降低设备延迟的主要方式
既然延迟对玩家的体验感如此重要,也许大家会问p君,如何才能降低延迟呢?
采用更高性能的显示屏无疑是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VR设备,比如Oculus quest、PS VR、HTC Vive等,显示屏均采用OLED(也是苹果iPhone X的屏幕)。相比传统的LCD技术,OLED本身可以自发光,所以厚度更薄、重量更轻,它的色彩也更丰富。因而在大视角下观看,画面不会让人觉得失真。加之其响应时间是传统LCD 的千分之一,这就大大降低了用户在使用XR设备快速移动时,可能会出现的画面跟不上的现象。
此外,减小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每一帧的渲染时间,提高渲染效率等都可以使延迟的时间大大降低。
至此,看完本系列XR科普的你,相信也一定已经对XR有了一个初步认知,选择VR相关设备的时候,应该不会再一头雾水了吧。如今,5G技术的全面普及对XR硬件的迭代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随着各大品牌商的争相入驻和各方资金的强势加持,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让XR硬件的未来道路变得愈发清晰和明亮。
P君期待着终有一天,能够自信地写道:XR的时代来了!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