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后来看了“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朱亚文和陈妍希的对手戏演得合乎情理,那种一副爱上了又不愿意承认,认为人家是个傻妹可以随意欺负,其实自己却被那种傻气姥姥套住的样子,朱把握得也相当好。
很想说,看完《远去的飞鹰》让我觉得一个好演员,身型要好,眉目动作传神,但是语言功夫也会给角色添色很多。记得一个波兰移民的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的语言天赋好到在《苏菲的抉择》里面,她可以说出带有波兰口音的德语(苏菲是波兰人,二战中和德军有对话)。 演员不可能把每种语言都学会,但是学一些,掌握语感,这样在剧中背句子的时候可以说出那种自然感,真的会让角色更有感染力。这可能要求电影学院选演员时重视这一条件,不光是外语,更要是中国的各种方言。这一点在方言版《山海情》的受欢迎程度上就有体现。还有就是导演在选角的时候,如果也考虑到现实生活中两个对手戏演员是否是对方喜欢的类型,也许演员入戏会更自然些。总之演员这么多,做到这一点应该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