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获得全部手稿,无法完全证实这四个人物是不是都是真实的存在,但一定有踪迹可循,非凭空捏造。《二十四城记》中赵涛是扮演,而《海上传奇》中是表演。
《二十四城记》追求形式上的真实,四个人物与真实受访者的拍摄手法一样,均在现实空间进行对话,是一种建立在虚假之上的追求形式的真实,产生出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的抽象感。
从心理层面上更难断定表演真实,真实人物的采访并不一定就是绝对的事实真实,非真实人物的采访就更难断定了。
《海上传奇》中赵涛饰演的无名人物的存在是表演艺术,聂欣如指出非虚构表演的三个前提条件:真实的时间、空间和需求,三者之间构成了联言命题中的假命题关系——一假全假,以此为据,赵涛的表演满足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而“需求”这一要求却无法断定,因而赵涛的表演具有暧昧性和模糊性。
综上所述,表演的存在和解释是贾樟柯纪录片创作的虚构要素,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强调“社会生活中表演无处不在”,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存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之分,即使是非职业演员也存在表演行为,而纪录片导演只是尽可能地捕捉其最自然化的表现。
所以,将表演的存在作为纪录片是否虚构的判定,不应该是一条僵硬的准则,应当对表演进行具体的区分,是自明表演还是非自明表演,鉴别自明表演是否违背了对“真实性”的追求。
伦理道德对“搬演”的丈量搬演通常指对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原封不动地还原。
扮演通常指对现实生活中的已经逝去的人物的演绎,多用于历史文献纪录片,这两者都追求与客观事实无限接近,将主观性降到最低限度,演员需要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表演,绝不是单纯地模仿和复制,只是自我创造的空间极其窄化。
而《二十四城记》中的这四个人物是没有具体的参照对象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其传统意义上的搬演和扮演,也就不能从表演的层面上去区分故事片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