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荔县城郊中学副校长 周文侠
今天听了组内老师的课——《咬文嚼字》。设计的是一课时,授课的重点放在课后第一大题问题处理上,也就是文中五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样的道理,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概括出观点,从而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环节中有一个核心环节就是8分钟的讨论和之后师生交流,课堂的主体以师生对话为主线,整节课课堂时间把控精准,课堂流程顺畅,师生交流融合度较高,这里,我想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课前导入。老师课前先让学生背了《滕王阁序》中的几段,然后直接用导学案中的习题讨论开始了授课。我在想,为什么要这么做?放在平时这样的背诵完全可以,但是作为公开课的开头,就要精心设计,设计与今天授课内容有关的话题或者问题,让它成为打开学生思维或者引导学生兴趣的一把钥匙。
我今天在处理《咬文嚼字》的导课时,用了一个词语导入,教室里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下子自然过渡到了这篇课文的主题——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个词语是本周学生周记中的一处错误“人头窜动”,李国辉(其实我看完周记,只记住了这个词语,却没有完全记准是谁写的,这孩子自己承认是他写的-很诚实)在周记里说上一周,他每天早上来教室,教室里都是“人头窜动”,我问大家,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可以?大家笑,然后就有人说“上蹿下跳”——我紧接着就问,大家发现那个字用得不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蹿”,然后就说这个词表达了一种贬义地情感,而语境中是想表达大家来校积极,学习热情高,是褒义——我进而提问,从这个小小的问题上你思考到了什么问题——同学自然而然就会谈到写字作文要注意——“咬文嚼字”,然后老师很顺利地导入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大家在导课这里,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但是对于这样枯燥地文艺随笔,还是希望能够让导课成为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目的的重要环节,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地氛围里走进文本,有利于阅读活动地顺利开展。
2.课堂对话。我们授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有效阅读。寻求答案固然重要,但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更重要。所以,在对话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更应该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个答案的,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是否找到答案其实是未知数,让讲解的学生说清楚思考过程,老师再在恰当的时候予以方法指导,那么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就有了落点,这节课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知和应试能力的双提高。
3.课堂小结。通过听课活动,我越发意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我认为,学习目标需要明示,课堂小结更应该以板书的形式明确在黑板最显眼的地方。老师的提纲挈领,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意义重大。像本课,在学生讨论每个例子所阐述的道理之后,老师能够适时地用简洁的语言把“句式不同,意味不同”“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用字不同,意味不同”等等语言归纳在黑板上,在讨论结束后的小结就非常容易完成,而且条清理晰一目了然。
每处理一篇课文,我们应该首先想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一课对于学生的意义何在。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咬文嚼字》作为文艺评论随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要培养学生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良好心态和习惯,学会解篇-段-句,然后厘清段间层次,句间关系,会分析观点,论据,论证手法,进而是每一篇文章传达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咬文嚼字》课文中的那五处例子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也正基于此,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设置问题,不但能解疑,更要能够设疑,引导思考,引导寻求方法的路径,引导自我总结,要能够通过真诚耐心的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希望在思考中认知,在交流中提高,在真诚对话中实现有温度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作者简介:周文侠,女,陕西省渭南市城郊中学教师,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大荔县第二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大荔县高中语文教学名师,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大荔县师德标兵,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渭南市教学能手,渭南市高考质量提升优秀教师,渭南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陕西省德育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