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穆庆云,12岁,小锁的同班同学,两年前她就一个人生活了。父亲因故去世,母亲为了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只能远赴广东打工,过年也不能回来。
在庆云的心里,远在他乡的妈妈,是既思念又委屈的存在。她明白生活的不易,却无法停止对家人陪伴的渴望,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她内心最期待的,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爱和陪伴。
夜幕降临,老师将孩子们召集在篝火面前,要求大家一起讨论:十年之后的你,会成为什么样的爸爸或者妈妈?你想要教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庆云说:“我想做一个自私的妈妈。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隔了两天,在书桌前做功课的庆云接通了和妈妈的视频,相隔千里,几句寒暄,小女孩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哽咽。
她忍了忍眼角的酸涩,对妈妈露出一个微笑,说:“妈妈,我给你朗诵一首诗,我写的第一首诗。”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电话那端妈妈良久不说话:“女儿,真的对不起。你原谅妈妈吧。”
庆云笑了,她和妈妈约定,以后每个礼拜都给妈妈读一首诗。
你看,原本安静的孩子,通过诗歌,找到了情感表达的密码。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乡村里的诗歌实验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其中。地域、贫困、孤单...这些远不能阻隔孩子们内心最真挚而诗意的光芒。
诗歌就像是一个翻译器,当这些孩子有感情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也正是它,让远在大山之外的我们,看到了这群闪闪发光的孩子。
在他们的眼里,黑夜像爱一样覆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