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处世方式,是既藐视社会又过着与社会相适应的生活。"
"罗生门"原为日语,位于京都中央大道的朱雀路南端,原址在东寺的西侧。后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分界之门,事实与假象之别。
通常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称为罗生门事件。
由此官方解释可以得知,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并非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而是借罗生门之隐意,改编讲述同为芥川龙之介的著作《竹林中》。
所以其一:此《罗生门》非彼《罗生门》。
其二,这部在影史中拥有极高地位的黑白电影,在黑泽明的指导下明确无误的传达了人性中的黑与白,给予人们无限的思考想象空间,这毋庸置疑。
然而如今网络上的部分讨论者们却依旧针对剧情中的真相喋喋不休、针锋相对。在笔者看来这实属无聊之举。这些一部分讨论者们大概是误解了黑泽明导演及芥川龙之介作者的本意,从而陷入了将其当作一场推理游戏的误区。
当我们细细通读原作,结合影片,身处罗生门之下,竹林中的真相这才一一大白。
电影《罗生门》的故事十分简单:一起*人案。
一日,一名武士牵着坐在白马上的妻子行走于山间,与同为过路行僧擦肩而过,同时也路过了正躺在树下歇息的强盗多囊丸。微风吹起白马上女人的面纱,多囊丸被女子的美貌所吸引遂起歹念,骗绑了武士,强暴了女子。
不久后,路过现场的樵夫发现了武士的尸体于是慌忙报官。
武士怎么死的?这成了情节上最大的悬念,然而在影片中,相较于每个人所陈述的谎言所制造的悬念,这个真实的悬念简直是相形见绌,差不多可以完全忽略了。
究其原因不过一句话便足以概括:意图到语言是一层折损,说出到听见又是一层折损。
首先是大盗多囊丸的供词;在人证、物证都相对可疑的情况下,多囊丸本完全可以蒙混过关、洗脱罪名,但他却干脆利落地承认自己的一切罪行,可想而知,在多囊丸说出这番话后,迎接他的必然是死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