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3陵风水图,明十三陵的风水布局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8 08:56:42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市中心50公里,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是明朝皇室陵寝。

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都埋葬于此,他们是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除此之外,还有仁孝徐皇后等数十名明朝后、妃、太子等。

可以说,除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落不明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和被明英宗剥夺皇帝位,死后以王爵名义下葬的朱祁钰外,所有明朝皇帝都埋葬在这里。

那么,为什么这里被明朝皇室如此看好?西瓜视频创作人【三维地图看世界】曾提到它的地形地貌和风水独到之处,其实细细品来,还真的很不一般。

中国古代向来信奉风水之说,对于死者而言,他们相信自己死后还会去往另一个世界,希望将自己生前的荣华也随之带过去,在那边继续享受,并将自己死前没有完成的心愿,在死后由自己的后人完成。

那么对生者而言,他们也相信,祖上陵墓的风水会为自己和后世子孙们带来福音或者祸端,好的风水自然让自己和后人们顺风顺水,反之,则会带来灾祸。

明13陵风水图,明十三陵的风水布局(1)

所以即便到了近现代,人们在下葬时往往也会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埋葬自己的亲人,甚至不惜重金请来风水师为其占卜。

既然连普通百姓富贾都这么信奉风水之所,古代的皇室自然更加重视帝陵的风水了,位于天寿山的这片依山傍水之地,就成了明朝皇陵的首选。

公元1409年,明朝第三代君主朱棣在登上大宝后,将首都定于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其目的很简单,一来北京是他的起家之地,是其固守的根据地,二来北京的位置在军事上可以近距离节制东北各部和蒙古地区北元势力的发展。

既然国都定于北京,皇陵自然也要在京城附近挑选,朱棣就命令江西著名的风水师廖均卿为皇家选陵,经多处勘察后,最终才选择了这里。

天寿山的地形为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南面特别宽敞,山中溪流交错,风景怡人又不失静雅,单从整个山体形貌上看,就是作为陵寝的风水宝地。

明13陵风水图,明十三陵的风水布局(2)

天寿山主峰海拔700多米,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伟壮观,左右护砂环抱,仿佛大自然都在为朱家王朝守灵。所以当朱棣亲自到场视察后,也对这气势磅礴的景色所吸引,本就戎马多年的他,自然对这天寿山散发出的肃然之气十分欣赏。

于是,天寿山上的这块"风水宝地"自此就成了明朝的帝陵,自朱棣之后几乎历代皇帝、皇后及部分嫔妃、太子都埋葬于此。

可天寿山真的是块风水宝地吗?它真的保佑了大明王朝吗?其实不然。

大明王朝与中国古代其它几个汉族统治的皇朝有着很多相同,但又有些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它与汉、唐、宋三朝一样,都推崇儒家思想,以儒家学说治理天下。

而不同的在于,明朝对外十分强势,对内却散漫松弛,造成了外紧内松的局面,这也为明朝中后期的千疮百孔埋下了祸根。

明13陵风水图,明十三陵的风水布局(3)

西瓜视频创作人【三维地图看世界】还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首先,明朝早期的兵锋确实强悍,它是战胜了当时披靡欧亚的蒙古人之后建国,又横扫了西南各部族,使其臣服。

尤其在朱棣时期,明朝的武力达到鼎盛,枪炮火气闻名一时,使得东北各部族乃至蒙古大漠都被其彻底征服,以至于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均视其为宗主,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除此之外,明朝还拥有着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舰群——"大明水师",远赴欧亚非,可谓无人能及。

但在朱棣之后,大明就呈现出了如上所说的外紧内松的局面。大明王朝是打败外来民族统治才建立的王朝,所以建国后始终对外呈现出强硬态势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它在对内治理上,却是极度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朝中权臣内斗,宦官作乱。地方上更是贪污成风,百姓疾苦。

有人说,明朝中后期是因为连年的天灾所致,鼠疫横行才导致民怨四起纷纷造反的。但这正是明朝多年来日积月累的"内松"所造成。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整顿好吏治问题。

正因如此,明朝早期叔侄相残争夺皇位,中期权臣当道朝政荒废,后期天灾人祸肆虐,百姓民不聊生,最后明朝没有被外来民族推翻,倒是被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搞垮了,正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句话。

放眼明朝统治的两百余年,几乎就没有顺风顺水的时候,真真儿的算不上是祖上庇佑。想知道更多关于明皇陵地形的事,可以打开西瓜视频,看创作人【三维地图看世界】的视频。所以说,风水之说也许有它个中道理,但真正能庇佑后世子孙的还是要在于人为。作为帝王,选择再好的墓地也不如为自己的皇子皇孙们留下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规国法,将治国经验代代相传。

与明朝相比,清朝在官员治理和对外政策上就科学合理得多,一个起初不足百万的民族,能统治华夏神州近三百年之久,这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明13陵风水图,明十三陵的风水布局(4)

如果不是欧洲出现了工业革命,如果清朝当权者能重视工业、科技发展,相信大清王朝应该不会那么没落。

当然,"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所留给我们的,就是先人们曾经的经验教训。当我们游览十三陵的时候,在赞叹它的壮美的同时,是否也应想想曾经大明王朝的得失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