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约束名人事例,被名利束缚的名人事例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21 11:57:01

《士兵突击》中的“草原五班”与“钢七连”是形成的鲜明对比的两个群体,而许三多都经历并感受过。

在“钢七连”的入连仪式上,每位下连的新战士都会震耳欲聋的喊出“我是钢七连第XXXX人”的口号。而草原五班的几个士兵像被军队遗忘了一样,那里的战士们更是成为了孬兵和作风希拉的代名词,直到士兵许三多的出现打乱了这一群体的节奏。

自由与约束名人事例,被名利束缚的名人事例(1)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贯穿全剧的一句话,一句看起来毫无深意且被很多战友嗤之以鼻的话在许三多身上却彰显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句话是许三多的信念,并不接受逻辑的审视。“我可笨啦”,许三多常这样对别人说。但在这种“笨”的背后,是他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珍视。

许三多在草原五班的一切行为可以在他入伍前的经历找到原因。在入伍之前,许三多在家里一直被认为是“龟儿子”,从未获得家人真正的认同。所以许三多对意义的追问或许并非来自对人生终极 问题的思考,而是他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的身份,因为他习惯了被他人定义。

所以他选择了最聪明,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坚持自己的逻辑底线。许三多对自己身份的想像永远是一个窝囊的笨人,这也是他在部队当兵时总是“勇于或急于”承认 “错误”的原因。

在被分到草原五班后,他始终严格地保持着军人的行为规范和训练。当五班的战友们都在挖苦讽刺他自律的军人作息时,战友的一切不友善的言论对他都无法对他造成影响。这个时候许三多的对部队行为准则的规范执行严格来说还不是信仰,而是信念。信仰是信念发展的特殊化、高级化的形式。

自由与约束名人事例,被名利束缚的名人事例(2)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中多次讲到“信念”即是“信仰”,认为“如果理念不转变为人的个人的信念、信仰,理论观念的实现就不可能。”这句话是将信念和信仰并列而谈的,也就是说信念并不等同于信仰,虽然有共同的结构,但还需要一定的条件,信念才能转化为信仰。

“好好活,有意义;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许三多的信念。信念对别人来说只是信念,但对许三多来说就是真理。

草原五班被称为“班长的坟墓,孬兵的天堂”。那里只有五个人,没人监督日常作息,不用训练,因为做好做坏都没人看见,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有人到了这里,那么他的军旅生涯注定就要碌碌无为直到退役回家,这难免让草原五班的战友产生对当兵意义的质疑,而他们每天的生活也不再有期待,因为他们的一旦抱有期待,似乎就是在等待“戈多”。

许三多修的那条路,是一个人修,四个拆修起来的。有时候,不被他人改变,比改变他人困难多了。有些人不是见不得别人好,而是别人的好会映照出自身的不堪。许三多就是那面镜子,只要没有镜子,他们就看不到自身的丑陋,五班的战友们讨厌的不是许三多,而是整天浑浑噩噩却无法挣脱出来的自己,这也是其他战友排斥许三多的最重要的原因。

自由与约束名人事例,被名利束缚的名人事例(3)

草原五班战友们对意义的追问以及得不到答案,也看不到希望的茫然有点像是在“等待戈多”。在《等待戈多》中,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认识日渐模糊,不再奢望探求人生的本质, 不再奢望对生命意义进行问询, 整日浑浑噩噩, 不知“意义”为何。而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在没有任何人监督,其他战友都是稀拉作风的大环境下,许三多选择的是严守军纪, 刻苦训练,最终他以一己之力铺就了一条带有五角星图案的路。

许三多一直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事实上许三多自己也不明白意义的含义,但那条用石头一点一点铺起来的路就是许三多用行动创造的意义。

列宁指出,在“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作为规定的主体中所具有灼对于自己灼确信,就是对自己的现实性和客体的非现实性的确信”。

寻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许三多在任何情形下都坚定地守望自己的精神领地,许三多所坚守的既是个人的梦想,也是钢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信念和怀疑的关系,怀疑能让人进步,但是怀疑本身不是基石,它不能带来意志,最后能成为人的支撑的,仍然是最开始的信念。

剧里许三多对七连新兵交接时的讲话,最核心的话就是“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的信念。像马小帅这样高学历的大学生新兵不仅需要从许三多身上接受军事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精神上的传承,这就是许三多独守七连的意义。

自由与约束名人事例,被名利束缚的名人事例(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