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开国上将王建安?叶剑英元帅的评价最为诚恳:“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但是,在1955年9月我国实行大授衔时,*却在王建安的名字上进行了圈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主席
面对同一个人,*和叶帅的评价为何会如此悬殊?而他又为何在72岁病逝后无人吊唁?
本篇文章就带领大家走入王建安上将的一生,品读一下老革命的光辉事迹。
遭受屈辱,被迫参军1907年11月8日,王建安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沙河村的一个贫苦人家,他原名叫做王见安,父母希望一见到他就平平安安,不再遭受欺辱。
但事与愿违的是,自从王建安出生之后家中的开销就越来越大,不堪重负的一家人只能跑到地主家打工,而年幼的王建安只能出门乞讨,以此补贴家用。
在王建安14岁的时候,他曾给一个叫王少山的地主放牛,并在干活时学会了写字和读书。
王建安上将
空余时间学习文化本没有错,但地主王少山却认为这是在偷奸耍滑,因此他对王建安多次辱骂,甚至召集家丁对他拳打脚踢。
正真的王建安自然受不了地主的压迫,于是便逃了出来,并萌生了习武的念头。
几天之后,王建安来到了沧州八极门拳师李殿堂的家中,并将一块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送了上去,并投入了李殿堂大徒弟门下,学习武术。
1924年,17岁的王建安回到了家乡,第一时间跑到了王少山的家中,将这个昔日欺压自己的地主暴打了一顿,还将他的房屋全部烧掉,并将屋内的金银全部分给了当地百姓。
为了躲避地主的追捕,王建安离开了家乡,跑到了武汉参军,而他的名字也正是从那时候由王见安改为了王建安的。
当时的他参加的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可参军没几天的王建安便发现了,在军阀的部队中当兵和在地主家打工没什么区别,他们不光要遭受上级的鞭打,还要“没收”老百姓的钱财,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匪。
吴佩孚
于是王建安在两年之后,便逃回了家乡,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60人的贫民武装队伍,以此保护当地农民不受欺压。
虽然是60人的小队伍,他们积极地与地下党进行了联系,终于是1927年8月末,王建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在此之后,王建安参加了多次战斗,并以战斗英勇、指挥有方的形象展示在了战友面前,他也因此由班长一路晋升,成为了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的政委。
1933年,王建安率部攻打了川军第一师的防线,在这次战斗中,师长汪烈山壮烈牺牲,幸亏王建安及时地抓住了指挥棒,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