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古合称“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加上太阳,月亮,也称为“七曜”。古代政府官员还实行五日一沐浴,十日一旬休的休息制度,所以在古代星期制度在中国传播并不理想。
后来晚清末年,西方殖民者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教士们开始在中国建立教会,引导人们信仰基督教,同时朝廷中一些大臣开始要求历法改革,于是清朝开始接受外国的公历,后来民国初期,更是直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实行公历,废除农历。之后星期制度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直到现在,星期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了。
“星期”一词的起源与古巴比伦有关。在公元前6000-4000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当然这个国家影响最广泛的还是“星期制度”。当时苏美尔人发现月亮由月满到月亏,再从月亏到月满正好是七天为一个周期,他们从这个现象中开始来规定自己生活时间,他们规定一个月有四个星期,一个星期有七天,为此他们还专门创造出了七位神。这七位神分别是太阳神,月亮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这七位天神分别代表着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古巴比伦人认为这七位天神每个人主宰着一天,于是他们每天祭拜一次天神。
星期制度能在世界广泛传播开来,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由犹太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基督教不仅接受了星期制度,还将其口语化,改星期为礼拜,一个星期称为一个礼拜。基督教到处传播其教义,发展自己教徒,所以星期制度也是传的越来越广。在公元321年,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宣布实行星期制度,规定七天为一个星期,同时教会也对自己教徒要求在周日的时候安息礼拜,所以星期日在罗马也被称为了主日,这就是“安息日”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