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征伐图
崇祯元年(1628年),明政府启用在成都保卫战中立下头功的朱燮元,总督云、贵、川、粤、湖、五省。朱燮元花了七年的时间,集五省之兵力,才于崇祯七年*奢崇明、奢社辉、安邦彦于水西永宁,再后来,年轻的安位归降,奢、安之乱基本结束。
长歌君探一、奢安之乱的原因:内忧加外患
(一)内忧: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激化民族矛盾
明代中后期,明帝国吏治日益腐败,官场黑暗。特别在西南地区,明统治者无论是与广大少数民族百姓,还是与土司阶层,矛盾都日趋复杂化与尖锐化。
万历十年的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图
明朝中央政府所派出的流官不但鱼肉百姓,苛收重赋,对当地的土司们也是苛责打骂,视为贱民,常常将改土归流这把刀子举在土司们的头上。
官兵鱼肉黔人,既极残酷。有过苗仲寨者,苗仲具鸡黍,称主人甚谨,临行,辄破算器,加楚折焉……流官之削土司,真可痛恨。然土司之孱弱忠顺者尤被困……纵衙隶土司者十人而九,弱怒色,强怒言久矣。——贵州提学道刘锡玄
而对长期以来的世袭的土司制度,流官们也横加干涉以获取私利,凡世袭者必向流官上私纳黄金已为不成文之陋规。如天启初年,水西安位继承祖父职位,光是贵州分守兵备副使邵应祯一人就向安氏“索该酋金银常例,不下两三千金”。如而不纳金者,“承袭有积至二三十年不得职者”。与水西安氏世代为姻亲的永宁奢氏是为例。万历年间奢氏首领奢效忠死后,奢氏陷入了奢效忠亲弟奢崇明与效忠庶子奢崇周的土司位置争夺战。而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出兵趁火打劫,将“奢氏九世积财,搜掠一空”。而在奢崇明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当地流官却以“行勘未定”为由(估计是奢氏财产被掠,又经战乱,纳金数量上满足不了流官们的胃口),拒绝承认,并多次向朝廷议请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
长期高压的政治,使朝廷与西南土司矛盾日趋尖锐和复杂化,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二)外患:女真崛起,募兵抗击,给了奢安可乘之机
明代绘画中的女真人
明末是各种矛盾激化的多事之秋,除了内忧,东北女真崛起,中央正全力募兵抗击女真的进攻,无暇顾及西南边防军事,川贵武备空虚。特别是天启元年(1621年),明政府在后金战线上吃紧,要求水西、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作战,这成了奢、安之乱的导火线。
二、奢安之乱的影响
征伐奢安的明军士兵
(一)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明王朝。为了平息奢、安之乱,明政府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惨重的。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贵州巡抚王三善被奢安军所*,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亦兵败自刎。省府贵阳、成都均长期被困,牵制了明政府西南五省的兵力。更重要的是,十多年战事,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帝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六年一年的开销为例,一向极为重视北方战事的明政府不得不将最重视的辽东战事的支出由七百七十万两减少到六百八十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四百万两增加到五百万两。十七年的奢安之乱花掉了老朱家多少银子,大家可以估算一下,这样的军费开销对明政府来说,可算是不能承受之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