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正常继位基本上大多数情况下是次年改元,先皇驾崩后的当年年号是不会变的,哪怕是皇帝是在正月龙御归天,新皇帝马上登基也不会立刻改了年号。而是等到这一年过完,农历春节才采用新的年号,此时叫某某元年。换句话说,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年才是新年号的元年。
一方面可以表示对老皇帝的哀思追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年当中出现两个年号的情形,但是也有不同情况,而且还有好几种。
比如说,有当年12月就改元的,有当年8月就改元的,此外,还有继位第三年才改元,还有在位期间一直不改元的,甚至,还有四代皇帝都不改元的。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北宋太宗赵光义。
都知道赵大赵匡胤死得很蹊跷,不少人说,赵匡胤其实死于他弟弟赵光义的谋*,这里不是要讨论烛影斧声这事是真是假,但是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正是因为赵光义继位后的一系列令人心疑的奇怪行为。
其中一个奇怪之处就是,赵光义没等到第二年,在第二年差几天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改了年号。
赵匡胤死于开宝九年十月,死后赵光义当即继位,之后按照惯例,赵光义应该是应该是到了第二年正月才改年号吧,但赵光义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开宝九年十二月,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但此时的赵光义已经迫不及待地改了年号,把开宝九年改称太平兴国元年。
十二月己亥,置直舍人院。甲寅,御乾元殿受朝,乐县而不作。大赦,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
这段史料出自《宋史》,这可不是《宋史》编纂者的笔误,也不是没校对的低级错误,而且《宋史》在太宗本纪的最后还特地吐槽了赵光义不逾年改元。
这样吐槽的:赵光义你不等到过年就改年号,之后又逼死了赵廷美和赵德昭,不给宋皇后服丧,你看你*事,后人能不说你跟赵匡胤之死有嫌疑吗?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第二个要说的是明朝泰昌皇帝朱常洛。
这是继位当年八月改年号,比赵光义改年号改得还早,赵光义怎么说也是十二月的时候才急不可耐改了年号,而且,朱常洛也不是夺位,也是正常继位。
万历皇帝朱翊钧死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死后,太子朱常洛继位,打算在第二天年初改元泰昌。
后面的是大家都知道了。朱常洛在位一个月就死了,反正死的比较蹊跷,后世称为红丸案,总之就是在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就驾崩了。
但问题来了,泰昌年号怎么办呢?还没来及用呢,就不用了?
最后解决办法是这样的,万历四十八年的一月至八月还是称作万历四十八年,而同年的九月至十二月称泰昌元年,到了次年正月,再叫天启元年。
熹宗即位,从廷臣议,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
所以为啥会出现一个这么奇怪的当年八月改年号?不是人家想改,是新皇帝一个月就去世了,没办法了。
第三个要说的是唐朝中宗李显。
这是虽然不是正常继位而是夺位,但是继位次年也不改年号,等到继位第三年才改年号。
武则天最后一个年号是【神龙】。
神龙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
但武则天用这个年号没过几天,就被五王政变给推翻了,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李唐复辟,武周灭亡,这个时候奇怪的事就来了,李显改了武则天的国号,竟然没改武则天的年号。
复辟后的李显依然在用武则天的神龙年号,而且一用就用了三年,到了神龙三年九月才把年号改掉。
〔神龙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后尊号曰顺天翊圣,大赦天下,改元为景龙。
第四个要说的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这位则是继位次年不改年号,把先帝年号一直用到驾崩的。
后周太祖郭威的最后一个年号是显德。
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
郭威死后,周世宗柴荣继位,为了表示对郭威的敬意,继续使用了显德年号,加上忙于南征北战,年号一直用到柴荣去世、柴宗训禅让,一共用了六年。
第五个要说的就是后汉和北汉。
两朝四代皇帝都不改年号,都在用同一个年号。
乾祐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年号,刘知远死后,后汉隐帝刘承祐沿用了乾祐年号。
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己未,更名暠。丁丑,皇帝崩于万岁殿。
之后,后汉灭亡,后周建立,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延续后汉,史称北汉,刘崇继续沿用了乾祐年号,刘崇死后,继位的刘钧继位还在沿用乾祐。直到乾祐十年时才改元天会。
承钧既立,始赦境内,改乾祐十年曰天会元年,立七庙于显圣宫。
后汉和北汉皇帝,不仅继位次年不改元,整个在位时间都没改元。前后四个皇帝,都用了同一个年号。
此外,还有一些特例,比如东汉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崩,少帝即位,当即改元光熹;八月,经历何进、张让变乱后,再改元昭宁;九月,少帝为董卓所废,献帝立,又改元永汉,出现了一岁三帝四年号;西晋太熙元年四月,武帝崩,惠帝即位,改元永熙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是不是继位次年改年号呢?正常来说是的,但中国历史上总有很多不正常的事,而这也体现出中国历史是多么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