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张骞归来,汉武大帝张骞归来那段音乐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23 09:17:26

汉武帝听了张骞的报告,对西域的良驹汗血马、丰饶的物产和奇异的风土人情,向往不已。他向张骞询问,能不能找到一条不受匈奴阻拦、直达大夏的捷径。张骞报告说,他在大夏游历时,在市场上见到过来自蜀地(今四川)邛州的竹杖和蜀布,他向大夏当地入打听,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答夏是通过身毒转手来的。当地人还告诉他,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之外,那里的人骑着大象作战,天气酷热潮湿,国界与大海相连。张骞于是向汉武帝提出,从中国西南也可能到达身毒,再从身毒转赴大夏诸国。张骞说:“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武帝急于找到一条通往大夏的捷径,就又派张骞从西南出使大夏,开通一条新路。张骞欣然领命,率队自长安出发。先到四川宜宾一带,又取道澜沧江南下到了昆明,分兵探路: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汉武大帝张骞归来那段音乐(5)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因无法通过毒虫遍地、瘴气弥空的原始丛林,又一次探险失败,无功而返。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北击匈奴,因张骞熟悉西域情况。又在匈奴之地滞留十余年,了解匈奴活动范围和作战方式,朝廷就命他以校尉的官职从军出征。张骞因“知水草处,军寻以不乏”,使汉军且战且胜,大败匈奴,汉朝领地向北扩展了百余里,张骞立了大功,所以又被加封为“博望侯”。

从此以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不断发起攻击,取得节节胜利。张骞又提出联合乌孙的构想。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汉武大帝张骞归来那段音乐(6)

先前张骞曾向汉武帝报告过西域另一大国乌孙的情况,乌孙国户十二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口六十三万,活跃在伊犁河谷和楚河流域,地广五千余里。东接匈奴,南靠龟兹等国,西北与大宛,康居为邻。乌孙的军事实力仅次于匈奴。在西域诸国中堪称强盛之国。

张骞说:“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接着张骞向汉武帝讲述了乌孙演变的传奇故事:匈奴攻占乌孙,*了昆莫之父,还把刚出生不丘的昆莫弃于郊野。这时,野鸟衔着肉向他飞来.母狼也赶来给他喂奶。匈奴单于非常惊奇,以为是神,就收养昆莫为义子。昆莫长大成人后,单于就把乌孙的民众交给他管理。昆莫善于久战,很快就发展到控弦之兵数万。单于死后,昆莫就拥兵自立,率部转移,不再听命于匈奴。匈奴屡屡出兵征伐。终不能胜,以为昆莫是神。就只有敬而远之。

“昆莫”就是“王”的意思:张骞提议与之结盟时的乌孙昆 莫叫猎骄靡。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汉武大帝张骞归来那段音乐(7)

乌孙自河西一带迁至伊犁河、楚可流域游牧以后,军力大增.国势渐盛。这时的乌孙,已是惟一能与匈奴抗衡的西域大国。所以匈奴总想操纵它、控制它,不时地对乌孙进行侵扰。

猎骄靡为乌孙国君王,却要听命于匈奴的指手画脚,早就心存不满。而匈奴也为不能让乌孙伏首听命,一直怀恨在心。匈奴、乌孙各有戒备.积怨益深。

当时,由于汉朝对匈奴的攻势凌厉,匈奴左贤王几乎全军覆灭,败逃漠北。出现了“漠南无王庭”、自黄河以西祁连山一带直至罗布泊“空无匈奴”的局面。匈奴逃离时,军中上下,

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发出一片悲戚之声,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匈奴哀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失我大阴山,使我祖先无脸面……

歌中的焉支山盛产一种红蓝草,可熬制成红色染料:妇女以此(胭脂)化妆,故有失焉支(胭脂)而嫁妇无颜色的叹息。

匈奴失利,士气低落。

张骞审时度势,认为这正是联合乌孙、彻底战胜匈奴的大好时机。于是,就向汉武帝提出建议:“蛮夷俗贪汉财物”,何不借此机会用大量钱财“厚赂乌孙,招其东归”,使其占据匈奴北逃后的故地;再遣汉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与乌孙结为兄弟,如此乌孙能有不听从汉朝之理,“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然乌孙与汉结盟,“自其西大夏之属”,不都可以招抚他们臣服于汉朝吗?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汉武大帝张骞归来那段音乐(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