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主演的《杜鹃山》
《西游记》的音乐创作也曾引起过一场轩然大波。早在《西游记》投拍时,各路作曲家便纷至沓来,其中大作曲家也不乏其人。杨洁请每人各作—段曲子,最后,选中了农业电影制片厂的许境清。许镜清当时并不出名。但杨洁没在意他曾经写过什么作品,得过什么奖。她用的是这个人,而不是这个人身上的奖牌。许镜清作曲的片头曲《云宫迅音》和片尾的那首《敢问路在何方》当年险些就被"毙掉"了。因为当时央视的一些领导觉得它太"洋"了。当还在九华山拍戏的杨洁听说这么好的曲子因为用了电子音乐就被质疑不够"民族"不够"中国"的时候,当即口述了一封致央视领导的信。她说:"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给领导,你们做后期去吧!"这才保住了后来的经典之作。
杨洁不仅导演过电视剧,还导演过春晚。197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杨洁决定用交谊舞开场。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以前是不许跳交谊舞的。台里领导就此分成两派,争论不下。杨洁说,要新的形式开场,交谊舞跳完后就是西班牙舞,狂野、奔放,然后是《祝酒歌》。这个开场被争论了好几天,杨洁一直坚持。最后呈现的效果很好。
197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祝酒歌》的李光曦
还有"八十年代第一春"专题晚会。杨洁到杭州去听演员唱歌。听到《小城故事》,她说这个歌怎么这么好听呢?这个歌要录。有人说不行,"这是邓丽君的歌"。杨洁说"这词没问题啊"。当时领导拿不定主意,不让录。杨洁坚持让演员唱了三四首邓丽君的歌,包括《风从哪里来》、《小城故事》,最后终于用了一个。王崇秋说,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邓丽君的歌曲,虽然是其他演员来唱的,也还是有争论的。在王崇秋看来,也正是杨洁有这种超前的意识,所以在《西游记》里,当时被反对的东西,她一定要坚持下来。
《西游记》之后,杨洁还执导过《司马迁》《西施》《朱元璋》等不少其他电视剧。每一部电视剧却都面临经费问题,她手里总是紧巴巴。都说大导演大手笔,杨洁可从没享受过这待遇。一部《司马迁》,光找钱就用了8年,这让她倍感失落。
《司马迁》主演仇永力
以前,杨洁总把自己比做一个皮球,压力越大,蹦得越高。当朋友劝她:"你现在拍戏,恐怕真是不行了。"她终于不得不逐渐承认这一点。杨洁知道,现在不是导演的时代了。 "一切都得听钱主的——投资方、买片方、制片人、大腕,然后才是你导演,而且可能还是副导演,选演员有时还轮不到导演。再就是拿钱买角色:我要把这个人捧出名,我给你多少钱,合不合适就是他/她⋯⋯像现在这种潜规则太可怕了。我还真干不了了。我受不了这个气。"
杨洁去世后,有一次《新京报》的记者采访杨洁的丈夫王崇秋,记者问道:杨导有什么遗憾吗?
王崇秋说:我觉得《西游记》之后,好多事情她都想做没有做。像《明朝十六记》、《释迦牟尼》,还有《吕后》,本子都有了。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她打了好多报告,但是没有人理这茬。其实也拍了一些戏,但拍得很不好。潜规则渗透各个方面,挂名的、递钱的,她不搞这个。为了拍《司马迁》,有朋友说杨导演,低一下头,拜访一下领导。杨洁说从来没干过这事啊,后来快过节了,就买了一瓶比较好的酒,硬着头皮去找领导,一敲门领导不在家,杨洁扭头就跑了,说太好了,我怎么干这事了呢。她不会搞这些东西。
剧组人员在北京京郊拍完外景镜头后合影
看着制作日渐精良的电视剧和化妆、场景渐趋浮夸的演员,小编还是怀念当初那个艺术比天大的时代。即使没有钱,没有道具,没有设备他们依然无比敬业,任何一个细节都禁得起反复的推敲和欣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