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亦舒女主角都可爱,立志改邪归正,换头面,改行装。正式离婚后的子君重新开始工作,闯江湖并不需要天才,但凭一股气,起早贪黑,报陶艺班,看《红楼梦》(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小说)。若言苦,就去读读老舍的《骆驼祥子》,那才是真的苦。再多三句抱怨,闺蜜就骂她:无知妇孺。罢罢罢,自己吃进。
工作上难免也遇到鬼,每个机构里都有老婆不了解他的可怜虫,侍奉老板的马屁精,欺善怕恶的上司,抛媚眼的女秘书……哪里都一样。车水马龙的世界,光晨起挤个地铁已经尘满面鬓如霜,认低伏小写报告没有一次不被朱批数页打回重做,即使如此,累毙一日,倒头就睡,哪有时间可怜自己,睡醒又是一头好汉。
我们失去一些,也会得到一些,上帝从来是公平的。
子君的变化,有目共睹,她精神昂扬,散发魅力,路遇涓生,他感慨“你看上去像二十多岁”。他那样不顾一切的决绝,转身接手的不过是另外一个有双儿女的妇孺,有什么区别?子君开始替涓生可怜。
呵。也不是谁的错。“这年头,谁是贤妻,谁是狐狸精?谁好、谁忠,都没有一面倒的情况了,黑与白之间尚有十几层深浅不同的灰色,人的性格有很多面…”
两个人朝夕相处、相敬如宾,可能因为真的相亲相爱若干年,更可能是因为彼此都毫无进步。小时候的天真到了中年便成为迟钝,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婚姻与孩子能拯救一个不求上进的你。
结局肯定是好的,子君见识与生活都增广,陶艺被人相中,收入渐趋稳定,赴国外看留学的女儿,遇到生命中另一个他:“我朝自己微笑,伸一伸酸软的腰,欣赏一下左右无名指上的白金结婚环,简直不能相信的好运气,如此理想地便结束了我的前半生生涯。至于我的后半生……谁会有兴趣呢,每个老太太的生涯都几乎一模一样。”有人说亦舒的故事还是太理想化了,奋斗了前半生,最后还是琼瑶剧结尾。
但有一点是励志的:战胜环境,不必回头。
白流苏不也说过,你们以为我完了么?还早呢。
这是80年代初,香港子君与涓生的伤逝,悲剧开场,喜剧结尾,谁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故事。只是不知现实生活中的中产失婚主妇们,又会面临怎样的人生呢?
,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
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很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所以要争取经验。
婚姻犹如黑社会,没有加入的人总不知其可怕,一旦加入又不敢道出其可怕之处,故此内幕永不为外人所知。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会帮自己度过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
同事见我如此难过,也不问什么原由,只装看不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毕现,今天总算叫我看到,也不觉有什么伤心。为生活受点委屈是很应该的。
这一年来在外头混,悟得个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大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文不值,别人的气就平了,也就不嫉妒了,我也就可以委曲求全了。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人。
——亦舒《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