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是阴平还是阳平,阴平和阳平怎么分辨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4 00:19:37

比如宋人已经分不清“东”和“冬”的发音,因此在词韵中将这两个韵部合二为一;到了元朝,大多数人则分不清入声了,因此出现了“入派三声”的情况(《中原音韵》时代起,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古平,今已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上、去三个声调中去。)

斜是阴平还是阳平,阴平和阳平怎么分辨(5)

叶音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不是皇位更替,声乐系统也是如此。随着掌权者的民族属性之更迭,自然而然语音系统也是“轮流坐庄”,因此,后人不知道前人文字怎么发音的囧事不单单在现代,历朝历代都有,而某些自诩聪明的人便弄出了一套“叶音”的道路出来。

什么是“叶音说”呢?我们先听个故事:

斜是阴平还是阳平,阴平和阳平怎么分辨(6)

据说唐明皇李隆基读到《尚书·洪范》中“无偏无颇,遵王之义”的时候,觉得这个“颇”和“义”不押韵啊,就擅自将“颇”换成了“陂”,以求押韵的效果。

但实际上呢?汉字的构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声字”(即谐声),而义繁体的是“義”,便是从“我”声旁而得音,因此在古代(李隆基认知的“古代”)“义”的读音跟“颇”是能押韵的

------这种因不懂语音学、没有根据的改字读音的蠢事儿就叫做叶音

早在南北朝之后,大家读先秦文章就感觉到有些地方不押韵,他们为了使得韵脚和谐,就擅改韵脚以达到(当时读音)的押韵状态,因此,不单单李隆基干过这种事儿,宋代大佬朱熹也干过:

斜是阴平还是阳平,阴平和阳平怎么分辨(7)

朱熹把《‧行露》中在当时不押韵的地方全改了:

斜是阴平还是阳平,阴平和阳平怎么分辨(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