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昨日,载誉归来的团队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马向阳下乡记》自诞生之日一路摘得“文华大奖”的经历。本报今起推出连续报道——“《马向阳》成功记”,总结回顾青岛市歌舞剧院如何在六年之内再度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
“只有实现作品本土化,才能持续地演下去。”青岛市歌舞剧院张乐群院长表示,《马向阳下乡记》首演一个月之后,经过排练,实现了本土化。恰巧,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评奖提出新规则,参赛作品不得由外请演员协助演出。站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的《马向阳下乡记》剧组,无论舞台上表演的主角、群演,还是乐池里的乐团、合唱团,都来自青岛市歌舞剧院各个团队。
精品本土化乃长久之计
“只有打造精品才会受到市场欢迎,只有打造精品剧院才会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 ”张乐群介绍,作为市级院团,需要借助国内一流创作团队的加盟创作出国家水平的作品。但是邀请到的这些优秀演员都属“飞鸽牌”,“演完重要场次他们都飞走了,我们怎么办?难道就此封箱? ”
《马向阳下乡记》自创排起,歌舞剧院就在思索该剧的本土化问题。张乐群回顾,在《马向阳下乡记》的创排锻炼期间,不仅院团演职员的业务水平通过一部剧目得以提高,更吸引了一些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前来应聘加盟,借此壮大了剧院队伍。与此同时,剧院磨合出自己的导演团队,随时调整演员,随时调整排练。首演之后一个月,经过排练该剧就实现了本土化。完全本土化的版本,毫不逊色地承担起巡演任务,并得到观众好评。“只有实现了本土化,作品才能持续演下去。 ”
青岛演员闪亮上海大舞台
在上海大剧院“文华大奖”舞台上接受评委观众评审的《马向阳下乡记》,马向阳的扮演者李政泽、李云芳的扮演者张莉莉、二叔的扮演者张熙,等等主要演员都是青岛市歌舞剧院的年轻声乐演员。他们自该剧创排就一直跟着剧组排练,作为B组演员,成为部分巡演场次以及惠民演出的主力。
去年底得知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评奖新规定,要求参赛的作品不得由外请演员协助演出,因为这条规定的颁布,直接限制了许多作品的参赛。 “而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用本土化的B组年轻演员直接报名。 ”张乐群介绍,有了前期的巡演锻炼,又在冲奖集训期通过国内一流的戏剧指导、声乐表演指导,配合主创团队的打磨排练,“年轻的演员们用最饱满的创作热情,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昨日,编剧代路也透露,“文华大奖”颁出之后,很多专家给三名主演点赞。
精品剧目推动剧院发展
“我们在准备《马向阳下乡记》的时候,演员都不齐,连群众演员都缺少,别说文华大奖,当时只想着靠自己的力量能把这个戏排起来,就已经不容易了。 ”
青岛市歌舞剧院已经40年没有排演歌剧,挑战之巨大可想而之,为了排好《马向阳下乡记》可谓集全院之力,歌舞剧院下属现代乐团、吕剧团、曲艺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全部上阵。以交响乐为主,并加入了民乐的元素。唱吕剧的开始唱歌了,跳舞的也能开口了,声乐演员也会表演了——各个团队的演员拧成了一股劲儿,一部歌剧的排练,提高了剧院的协作力、凝聚力,最大程度资源整合,彰显了剧院实力。同时,演员们在舞台上也找到了自信心。
通过歌剧的排练,青岛市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走出了一条生存之路。《马向阳下乡记》的成功合作,让导演黄定山直接把乐团推荐给民族歌剧 《二泉》剧组。两部歌剧,都入选文化部2017“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八部重点扶持剧目,都由青岛市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伴奏,成为民族歌剧舞台上的亮点。
“我们现在正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张乐群表示,“通过一部歌剧,我觉得很有效地解决了下一步该如何深化改革。 ”
据悉,《马向阳下乡记》将于6月12、13日在青岛市人民会堂连演两场,作为摘得"文华大奖"之后的汇报演出,届时会上演获奖版本回馈岛城观众。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