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接着说《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这本小说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想象的是2010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上一部,就是《2001:太空漫游》的内容。在我们的银河系里有一个超级文明,我们就管他叫银河系主宰吧,他就像银河系的家长一样,在银河系的各个地方里扶植生命。主宰从来没露过面儿,他有一个代言人,是一块石碑,每次这个石碑一出现,就表示着老大哥又要显灵了。
在上一部《2001:太空漫游》里,这块石碑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250万年前,石碑朝一些原始人发出一道射线,把这些原始人变成了智人。第二次是2001年,石碑在月球上出现,提示人类要去土星,人类照着做了。一位叫鲍曼的宇航员,在土星发现了第三块石碑,小说的最后,鲍曼被这块石碑吸进去了,最后鲍曼进化成了一个超级人类。鲍曼有各种超能力,变成了主宰的好助手、人类的好朋友,小说的第一部就在这里结束了。
那我们接着鲍曼变成了超级人类这个尾巴,继续我们的故事。这一部主要有两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鲍曼变成了超级人类之后,他开始干活了。他开始在地球上完成任务,开始执行主宰的意愿;第二块内容,是人类发现,主宰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我们这个文明不是主宰唯一的孩子,在太阳系,主宰还培育了另外一些生命,那这些生命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正式进入《2010:太空漫游》。
在地球这边,鲍曼是失踪的,而且他最后给地球留了一句话,就是:“我的老天爷,这儿全是星星!”这句话太让人浮想联翩了,让人可以脑补各种故事。但是,毕竟鲍曼没有回来,还有4个宇航员牺牲,所以美国人就暂停了进一步的太空探索计划。这时候苏联人找到了美国人。在小说的设定里,苏联没有解体,苏联人说:我们两家合伙出钱建造一艘飞船吧,就叫它发现2号,我们去把发现1号的数据取回来,然后数据共享,一起做研究。美国人就同意了。美国这边,就派了第一部里的一位叫弗洛伊德博士的男性去执行这次任务。
这里说一句,在第一部小说里,把鲍曼吸进去的那个石碑,是发生在土星附近的土卫八。但在这部小说里,克拉克把所有故事设定,都整体改到木星上发生了。这是因为第一部小说被导演库布里克拍成电影的时候,库布里克先把场景改到木星了,电影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全世界的观众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木星上的。所以,克拉克在写第二部小说的时候,就干脆把所有故事设定,也都跟着电影,改到木星上发生了。所以,你就把第一部的那些事儿在脑子里修改一下,想象它们都是在木星发生的就好。
咱们回到小说。刚才说道,苏联人和美国人一起建造了发现2号,这艘飞船在2010年飞向木星,这次他们一共带着三个任务:第一,把发现号上的数据取回来;第二,把那台人工智能电脑哈尔9000找回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发生故障的?在第一部的故事里,哈尔9000把人类宇航员普尔给*掉了;第三,弄清鲍曼到底去哪了?
在出发之后,克拉克给我们描写了一些飞船上的情景,塑造了一些人物性格,大多都是人际交往啊、争吵啊之类的,没什么实在的情节,我就给你都略去了。故事讲到这里,这本书大概已经进行到了30%的篇幅。
接下来,在飞船马上就要进入木星轨道的时候,突然出事了。发现2号突然收到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从木星的第二颗卫星,木卫二上发来的。信号播放出来之后,竟然是一个中国人的声音。这个中国人说的是英语,内容是这样的:“我是中国人张博士!我现在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上,我们的飞船钱学森号,三个小时前遭到了木卫二上神秘生物的攻击,我的飞船毁灭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听完之后,苏联人和美国人都傻了,说我们两国合伙,好不容易造出了发现2号,中国人的技术怎么那么厉害呢?原来,钱学森号是中国人秘密建造的一艘飞船。它为什么能捷足先登呢?是因为它只带了单程的燃料,说白了,这是一艘压根就没打算回去的飞船。中国人的计划是,抢先拿到发现号的数据,然后通过无线电发送回地球,但代价是飞船上的人都要为科学献身。而钱学森号是中途到木卫二上去补充水源的,可没想到,在木卫二上遇到了奇怪的生物,飞船被这种生物袭击毁掉了。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感觉作者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根本不在乎宇航员的生命似的。来解释一下,首先,毕竟这部小说是在1982年写的,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呢,写小说嘛就得营造特殊事件和英雄出来,在接下来的情节里,作者话里话外都是把中国人当英雄对待的。在西方人看来,中日韩这三个东亚国家,是比较讲究集体主义的,很多时候,西方人是用赞扬的态度看待东亚国家的集体主义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克拉克笔下的这位张博士,是怎么被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的?
张博士通过无线电,向发现2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钱学森号把飞船停在木卫二表面,开始从冰下补充水源。我们知道,木卫二表面是一层冰,冰层下是有液态水的,可能是飞船抽水的声音打扰了水下的生物吧,总之,冰层突然就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一种巨大的黑色的动物,样子有点像一丛会爬的水草。
这只动物就把钱学森号整个给包起来了,就像章鱼勒住一个东西一样,这个动物的劲儿很大,钱学森号“咔吧”一下就裂了。木卫二的表面是零下16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而且几乎是真空环境,所以飞船一裂开,船员马上全部牺牲了。只有张博士抓紧时间穿上了宇航服才活下来,但他自己知道,肯定是回不去了。当然,这次来本来也没打算回去,所以张博士表现得非常平静,他就利用人生的最后的这段时间,好好观察了一下这个物种。这,是一个非常具备科学精神的举动。
张博士说,这是一种介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行动很缓慢,但劲儿很大。这个生物在把钱学森号捆得严严实实之后,就从它黑色的肢体上,长出来一个个大包,有人的脑袋那么大,看着像花骨朵,然后突然噗的一下,花骨朵就打开了,从里面掉出来一个活的东西,可能是这个生物的后代。但奇怪的是,刚掉到地上就死了,大概是因为温度太低了,给冻死了。张博士估计,这是这种生物正在繁殖。但说到这以后,张博士的信号就越来越不清楚,听起来就要中断了。最后,张博士提出了两个请求,让人肃然起敬。第一个是,希望以后人类再到木卫二的时候,能把钱学森号飞船的残骸和自己同事的遗体运回地球安葬。第二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给这种奇怪的生物命名。刚说完这些,张博士的信号就彻底中断了。发现2号里的人都沉默了,钱学森号里的宇航员成为了第一批为了探索木卫二而牺牲的人类。小说讲到这里,大概用了50%的篇幅。
我们看到,小说涉及了木卫二,这是在接下来的情节里,非常重要的一颗卫星。围绕着它,开展了大量的情节。为了让你对这个卫星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稍微从小说跳出来一下,给你系统地补充一些木卫二的真实的信息。我们来看看,木卫二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
首先,木星的卫星很多,有60多颗。在木星的所有卫星里,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这个木卫二了。现在科学界基本认定,如果人类能在地球之外发现生命,那排名第一的就是木卫二。所以小说的设定很符合我们目前的科学认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命的三大条件,能量、生命的溶剂、有机物,木卫二上基本都有。首先,我们先来看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