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曲的代表作品,唐代歌舞大曲的音乐特点及结构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5 16:55:53

3月16日,著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应邀来到武威,在“凉州讲坛”作《丝绸之路与凉州词》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郦波反复强调凉州音乐对唐代诗歌的影响,对发源于凉州的著名“法曲”《凉州曲》《霓裳羽衣曲》推崇不已。《凉州词》的平仄抑扬旋律与《霓裳羽衣曲》的“小遍”宫调存在内在的联系。那么,惊艳天下、至今传说不衰的《霓裳羽衣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718年,《霓裳羽衣曲》在凉州发现

历史上有个有名的掌故“白衣都督”,说的是一个叫杨敬述的唐朝人,以平民身份执掌凉州大都督的军权。他升堂时,帐下文武穿红衣紫,就连侍卫也是五品的冠带。唯独大都督穿着粗布袍子。这一幕,在开元年间被传为笑谈。这是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开元八年(720)的腊月,拥兵五万、布控河西走廊及新疆东部的最高军事长官杨敬述,坐镇凉州城中,因在718年在凉州发现并向唐玄宗进献《婆罗门曲》,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唐玄宗将《婆罗门曲》进行改编,成了大唐第一法曲《霓裳羽衣曲》。岂料,两年后九月,突厥大军抢掠凉州赤亭的人畜,凉州都督杨敬述冒雪点起五万大军,追赶到山丹,两军恶战,唐军大败。十一月,突厥又犯凉州,杨敬述困守不战,突厥驱赶凉州南山牛羊十多万北返。消息传到长安,天子震怒。按唐律,杨敬述应当被槛送进京定罪,但唐玄宗姑念他进献《婆罗门曲》的功劳,只是把他职务一撤到底,以白衣身份“检校凉州事”。真是,一曲《婆罗门曲》,救了败军的大都督。

唐代大曲的代表作品,唐代歌舞大曲的音乐特点及结构(1)

《婆罗门曲》在天子眼中为何如此重要?此曲的曲谱是葱岭外九姓胡商商团携至凉州城的,记谱符号奇特,当时没有人识得。那时,每天往来凉州的胡商数以千万计,常住在凉州囤货贸易的胡人有六七万人,凉州西城多为胡人。胡人喜爱音乐,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弹琵琶。城中驻有三万赤水军,军中多饮宴,流传长安传输来的清乐。当时的凉州城,是音乐之城,艺术之城。胡商中的音律师很多,如闻名全国的康昆仑、曹刚父子,是琵琶国手;本土僧人段和尚,更是乐坛领袖。这一群音乐天才们生活在凉州,此时还未走向京洛。开元五年(717),“凉北人”杨敬述调任凉州大都督,无“持节”衔,故不能称“节度大使”。杨敬述上任不久,夜巡州街,路过西苑城,忽听胡人琵琶弹奏一曲新调,曲调俊逸若神仙声,闻之大惊。闻声寻到胡肆,灯下一胡人,对着古旧曲谱弹奏。

杨大都督也是雅好音乐之人,入屋拿起古曲谱一看,浑然不识一符。请教胡人,才知道这是一本流传到凉州很久的佛曲古谱。他把古谱拿到府上,翌日命军中乐工和本城乐手辨识。一下子,乐工们发现这是一部完整的佛曲套曲曲谱,记载有散序、排、遍、颠、正颠、入破、虚催、衮遍、歇指、*衮等许多的结构性名目。杨敬述于是调集城中军、胡乐工,动用磬、箫、筝、笛等乐器,组织排练。到了次年,乐曲排演成型,取名《婆罗门曲》,又将古谱译为汉谱,连同乐队一道呈送长安。唐玄宗观看了演出后,大喜过望。又将唐代道家套曲中的成分注入此曲,取佛存道,自成新曲,改名《霓裳羽衣曲》。718年秋,教坊动用三百乐工,在唐玄宗的指导下排演六个月,曲成后,下旨颁为“法曲”,即曲中精华。

《霓裳羽衣曲》的来历,史中多有记载,绍兴十五年(1145)冬,王灼寄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著有《碧鸡漫志》,称:“《霓裳羽衣曲》,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凡十二遍。”

《霓裳羽衣曲》到底啥模样

根据〈乐府诗集〉的记载,《霓裳羽衣曲》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前六段是“散序”,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部分节奏自由,优美动听,散序被当成器乐演奏的序曲来处理。

唐代大曲的代表作品,唐代歌舞大曲的音乐特点及结构(2)

中间十八段为“中序”,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以抒情婉转的慢板为主,随着乐曲节拍鲜明起来,舞蹈也开始了,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后十二段为“破”,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节奏急促,舞势激扬,最后以一个停顿,像鸾凤飞舞后立即收起了翅翼一样,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全舞在鹤鸣般的“长引声”中结束。

白居易曾作《霓裳羽衣歌》,他用诗句描述此曲在唐宪宗时演出的情况,有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段。结构庞大,耗时甚长。白居易的《早发赴洞庭舟中作》写道:“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演奏一曲《霓裳羽衣曲》的时间竟然可以走出十五里路。

《霓裳羽衣舞》成宫廷舞蹈的经典

配合〈霓裳羽衣曲〉的〈霓裳羽衣舞〉是中国宫廷舞蹈的经典杰作。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是乐器演奏部分,中序是歌唱部分,破是舞蹈部分,或核仅只“散序不舞”,或是直到“破”的部分才加入舞蹈,亦或载歌载舞。大曲的开场部分舒缓,以器乐演奏为主,歌唱部分继之,同时有器乐伴奏,入破以后,则器乐、歌唱、舞蹈达到高潮。

唐代大曲的代表作品,唐代歌舞大曲的音乐特点及结构(3)

陈旸的《乐书》这样描述:“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震鼓、大鼓与丝竹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场,投节制容,故有催拍、歇拍之异,姿制俯仰,百态横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写道:“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极尽歌舞之美。白居易诗中还说:“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舞蹈者上身穿着云霞般的帔肩,下身穿着虹霓般的裙裾。头上戴的是“步摇冠”,上边插着一串串的珠玉随步摇曳。脖子上挂着镶金边的项链,浑身上下佩带着珠翠。那婷婷袅袅的苗条身姿,似乎承担不起身上那薄薄的罗衣的份量。这绝对不是俗家装束,简直像是天上的仙女。

关于其舞蹈演出形式,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有独舞、双人舞、团体舞。唐玄宗时期主要有独舞与团体舞,如《杨太真外传》载,天宝十载(751),唐玄宗宴诸王于木兰殿,“(杨贵)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郑嵎《津阳门诗》描述唐玄宗庆祝生日时,宫中举行盛大的艺术表演,宫伎们表演《霓裳羽衣》舞,表演时“令宫妓梳九骑仙髻,衣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翠珠可扫。”就是说,歌舞罢一曲《霓裳羽衣舞》后,满地都是舞者头上的饰珠。

自唐朝中后期,《霓裳羽衣曲》虽然已经由宫廷流传到民间,范围有所扩大,但曲存而舞蹈已非旧貌。到了南唐时期,该曲已经亡佚,经后主李煜及周后搜集整理,才补齐一部分。李煜《昭惠周后诔》曰:“《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余律,重新雅制。”就是这样的残本,在北宋攻破金陵城时,也被李煜下令烧掉了。好在1186年,宋代姜夔在湖南长沙发现商调《霓裳曲》十八阙,均有谱无词。于是选择其中一段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保存在《白石道人歌曲》中一直流传至今。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宫廷大曲的代表作,是宫廷乐舞发展的巅峰之作,它是乐舞文化的里程碑,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它继承了前代乐舞的精华,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而且对后世的乐舞发展亦产生深远影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