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枫sir
第一次看《神州第一刀》
大概是2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约莫十岁的样子,第一次看到《神州第一刀》这部电影。当时我看到这部电影,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对历史并不了解,对人物、故事也不具有分析能力,没有太多的感受,当时只是觉得电影里打斗的场面特别精彩。
第二次看《一刀倾城》
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武侠电影是我的至爱,当时在网站上看到《一刀倾城》这个电影名,评分极低,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好有意境,点开来看了看,原来《神州第一刀》就是《一刀倾城》,显然,《一刀倾城》这个名字更有意境。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开始慢慢的认识到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
第三次看《一刀倾城》
第三次看《一刀倾城》是在看完吴京的《战狼》系列之后,当时的“战狼”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波爱国主义情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慷慨激昂的台词至今记忆犹新。受到这样的爱国情怀电影的感染,我又把《一刀倾城》翻出来看了一遍,第三次重看这部电影,我坚信这是一部被票房数据埋没的一部好作品。
“大刀王五”是民间歌颂的一个传奇,王五原名王正谊(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加上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五一生行侠仗义,曾赴国难,撑维新,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与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一刀倾城》正是结合了历史、武侠、民间传说讲述了大刀王五的英雄故事。本片由内地和香港联合制作,上映时间是1993年7月。主演杨凡、狄龙、杨丽菁、关芝琳。洪金宝兼导演及武术指导,并且友情出演京城四岳之一的余万山。
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王五(杨凡饰)出身于清末名将刘永福麾下,在甲午战争战败后,*黑旗军大刀队,夜袭日军弹药营,刺*日军司令后跳崖未死,隐居在乡野打铁为生。期间偶遇名士谭嗣同和清末名将袁世凯,三人意气相投,一同往京城想干一番事业。
王五在京城创立“强武学会”,势力日增。奕亲王招揽王五不成功,派高手残*“强武学会”弟子,谭嗣同请求袁世凯帮忙,岂料袁世凯为了前途名利,罔顾情义,倒戈投向奕亲王,并将谭嗣同送上了死路,王五满腔悲愤誓*袁世凯。
影片围绕王五、谭嗣同和袁世凯展开叙述,三人分别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且不论功过,他们都间接地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向前发展。若非要在三人之间给出评论,那就是一个传颂民间,一个永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
《一刀倾城》融合了历史、武侠、民间传说,通过电影艺术加工,以“侠”的代表王五为首,巧妙的将两位历史人物与武侠结合在一起,有别于“称霸天下,夺取神兵宝藏”的传统武侠影片,将有志之士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谱写成了一部时代的悲歌。
电影的开头是突袭行动前夕的豪情誓师。在夕阳西下,落幕时分,整个画面呈暗黄色,整个镜头环境加上苍凉的配乐,渲染了极其压抑的意境。日落西山,没有人撑起一道希望之光,那么整个中华民族面对的是无边的黑暗。
这时候黑旗军满腔豪情地喊出了誓师口号:“黑旗军,力万钧,*外敌,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掉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不尽仇人头!”人人头系黑巾,背挂大刀,接着就是策马慷慨赴义的镜头。
没有累赘的剧情,没有多余的台词,每个参与突袭的人仅凭一往无前的决心演绎了一幕民族奋起反抗大戏。
夜间突袭,四周一片漆黑,在符合突袭逻辑条件的同时,也用这种压抑的画风展示了至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的水深火热不见天日的生存环境。
当王五带领的黑旗军中伏,用血肉之躯和精钢大刀挡住日军的枪炮时,当王五眼见自己的战友被残*殆尽,不顾生死*掉日军司令时,民族情怀被燃烧至最高点。
面对死去的战友,沧桑的家国,他怀着万分悲痛纵身跳崖,只留下一句无能为力的感叹:“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