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到了半夜,看守监牢的兵睡着了,马良拿神笔在墙上画了扇门。马良推推墙上画的门,门开了,马良说:“乡亲们,来!”监牢里的穷人都跟着他逃出去了。
解析:
两个聚焦的镜头,让读者对准马良的行为,甚至有些带风向。
有了神笔的马良,虽然身陷囹圄,但神笔助力,在监牢的墙上画了一扇门带领监牢的穷人们逃了出去。他不只是想着自己的安危,狱友们也是相互搀扶帮助,凸显穷人的无私协助。打开的大门一轮明月迎接大家,地上金黄色亮光为大家铺就希望之路。
马良被关到了监牢,这时,爸爸妈妈们不用急着继续讲,让孩子们猜一猜,如果是你,会画什么逃出去呢?也是和马良的办法一样,画一扇门吗?马良的方法很棒,画上一扇门,打开门,放走了监牢里所有的穷人们。
【第10画面】
原文:大官听说马良逃了,就派兵去追。可是马良早已画了匹快马,骑上马跑远了,哪里还追得着!马良不能回家。他在外乡流浪,一路上给穷人画画。穷人缺少什么,他就给他们花什么。
解析:
来不急等大官追,马良早已画了匹马跑得远远得了。原来封面马良的坐骑是出自这里,如虎添翼,延续着马良打抱不平救济百姓的愿望。
神笔每当马良遇到困难或者穷人需要帮助时,都是大笔一挥成就大事,这就是神笔的威力。小读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弱小,从内心非常期待这样想有就有的梦想之妙,这也就是神笔马良深受小读者欢迎的原因了。
穷人们长久以来要啥没啥,穷困潦倒,这次靠马良的资助实现着他们想有就有的幻想,自然内心愉悦充满笑容了,马良也是有求必应,实现着学会画画帮助穷人的愿望。
每当画出一件作品,都放射出道道五彩光芒,让幻觉成为现实。
【第11画面】
原文:一天,他走到一个地方,看见那儿田里都干*,农民们没有水车,“吭唷吭唷”地用木桶背水,真够吃力啊!马良说:“我来给你们画几架水车吧!”有了水车,大家都很高兴。这时,人堆里忽然钻出来几个官兵,他们把铁链往马良颈上一套,“快走!”就把他抓去了。
解析:
马良每到一处,看到穷人们为了生活而苦苦挣扎时,都会用手中的神笔画出工具或用品,给当地的百姓排解忧患。这个水车很奇特,在悬崖山谷间,向下层层的水池存满水,一层层水缓缓流下山,悬崖之上,几个百姓脚踏水车,水源源不断流入水池中。他们脚踩水车高兴地和山下打着招呼,这得益于马良笔下的水车,他为能帮助到他们而高兴。
马良从监牢中逃出来,不能回家,一直在外乡流浪,一路上他给穷人们画画,他们缺少什么,就给他们画什么。可是官兵们一路追赶,在马良不经意间,抓住了他。
但却突然遭到官兵的缉拿,马良却不卑不亢,深信自己的行为没有错,而身后不远处受她资助的百姓却高呼抗议。
一个近景把取水通道与百姓的喜悦收入框内,一个远景马良被缉拿却得到百姓的拥戴,官兵的凶狠与百姓的高呼形成了对比,官兵凶神恶煞全副武装,渐行渐远的百姓以咖色轮廓带之。
一个跨页,两种情境,对角上下构图凸显了画面平衡,愤怒的百姓远远为之不平。一虚一实,凸显了距离感。两朵祥云在山间盘绕,预示着马良的平安无羡。
【第12画面】
原文:大官坐在大堂上,不住地吆喝着:“把马良绑起来!”“把他的神笔夺下来!”“去叫画师来!”画师来了,他朝大官磕着头,问:“大人,你要画什么?”“画棵摇钱树!”大官说。
解析:
原来是被大官派人暗中抓回,他要让马良手中的神笔替他画摇钱树。马良当然不肯就范,一身正气,扭头叉腰愤然不与大官对视。
三个官兵的造型都有着京剧脸谱的造型,白色鼻梁,脸面胡须,头发上扬,眉头紧皱,双手叉腰,不可一世。而马良身在大堂,却气宇轩昂,不畏权贵,理直气壮,拒绝大官的要求,让他们都感受到被蔑视的气愤与不安。互不相让的结果是拿走了马良的神笔,把马良捆绑起来。大官只能让画师拿着神笔去画摇钱树。
画师奴颜婢膝面带笑容的90度弯腰动作与马良的气宇轩昂不卑不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色的大面积留白背景,让读者思考同是作画却骨气迥异。
【第13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