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xici.net)
当我们回过头来体会古人的变化观念,知道那不过是受了他们眼界的局限。他们祖祖辈辈所生长的环境,就是中国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也就是存在着君臣尊卑的那么一个社会。“坐井观天”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循环论的世界观。因为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天并不在上,地并不在下,君臣关系可以打破,而男女则应该是平等的。
但另一面,我们也应该承认,在古人那个时代,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就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因此,被认为是常的东西,仅仅能在某个范围之内不变,超出这个范围,它仍然要变。在变与常的关系中,究竟哪些是常,哪些是变?变是怎么样的变?常的范围有多大?则必须依具体情况而定,而不能仅仅靠原则进行推论。
4
一阴一阳之道的另一含义,是说世界上的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不可或缺。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纯阴无阳的事物,也没有纯阳无阴的事物。对阴阳对立的进一步认识,还使古人得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等等结论。并且任何事物,如果要完成自身的创生和发展,也必须有阴阳两个方面的参与,单有一方面是不行的。
在阴阳两个方面中,一面是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一面是双方不可或缺。两个方面合起来,就使得古人一面把保证君、父和男方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兼顾臣、子和女方的利益。他们知道,假如失掉了另一方,将一事无成。
(图片来源:sina.com)
为了让阴阳双方都对事物的发展积极关心,古人主张阴阳双方的交流。并且主张尊者要“下”卑者,即谦逊地对待卑者,尊重卑者,以便发挥卑者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君主的礼贤下士。其典型事例,就是周文王的渭水访贤,刘备的三顾茅庐,唐太宗纳魏征之谏等等。这些故事之所以被古人津津乐道,就是出于尊者下卑才能成功的考虑。
5
一阴一阳之道无疑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深刻认识。然而,如果把一阴一阳之道和对立统一规律相比,那么,一阴一阳之道还是肤浅的认识。一阴一阳之道,本身就规定了对立双方的不平等地位,因而只适用于一部分事物,对于双方完全对等的对立,就不适用了。比如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绝对和相对等等。至于说事物在自身中就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则更是一阴一阳之道所没有的内容。因此,要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还要继续学习最新的哲学。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个人转发
媒体转载授权请联系
kpsbsh2017@163.com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爱我请给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