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北平风貌如何,历史上遗留的资料很多,这里只粗略写写两个大方面。
1、北平的传统建筑
北京是五朝古都,同时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绝对是各种古典建筑的中心。
老北京的风貌如何?
如果要详细划分,大概就是内城九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区分内城外城的是城墙,北京古城墙有600年历史,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呈“凸”字形,规模异常宏大。
清朝末年的命运非常波折,导致这座城市一同苦难无数。
比如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对北京古城破坏极大,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等,大量箭楼和城楼被毁。
侵略者炮轰城门、战争引发火灾等等。
经过清末的各种战争,后来民国的入驻北京,再到日本侵略北平。
中间有过破坏也有过修复,但北平城整个架构没有太大毁坏。既然是一座五朝古都,各种标志性的建筑当然无数。
与延绵成群的平民居处组合,形成了民国北平独有的生活风貌。
2、北平的平民百姓
城市和建筑的本质,一直都是人。
北平里所有的传统建筑里面,除了标志性的地标建筑,更多的还是普通人生活的场所。
除了围绕皇宫紫禁城的达官贵胄之外,普通百姓免不了的自然还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种种生活上的琐事。
关于民国北平人们生活风貌,遗留的历史记载有很多。
现在网上流传比较广的一个关于城市方面的知识,大概就是那时的北平很脏、垃圾遍地。
民国时期的北平不可能像现在影视城里,到处都是水泥石板的地面。而是到处都是泥土地面,天晴还好,一刮风就风沙遍地,下雨的时候泥泞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