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是哪里人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3 10:36:36

来源:知瓜数据,增长黑盒

在所有淘宝主播中,这个机构挑出了519位热门主播,并对这些主播进行了分类,其中150万粉丝以下主播383人,150-800万粉丝主播88人,800-200万粉丝主播43人,2000万粉丝以上主播5人。

而业内还有个判断,淘宝直播每晚的GMV,薇娅占了30%,李佳琦在20%,剩下的50%,才是各路中小主播抢滩的市场。

业内更有不止一家媒体报道过淘宝头部主播对整个生态的流量挟持,他们占了整个淘宝直播GMV的大头,而在头部效应过强的情况之下,小主播成长的压力极大,大主播依靠自身流量优势形成资源的“虹吸效应”。

结合上述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算得上有流量且有销量的,往往集中在占比较少的头部主播中。而各路中小主播的战场堪称“惨烈”。

不仅如此,在中小主播还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之下,传统的网红和明星也开始加入到淘宝直播中收割流量,李湘、维嘉、唐嫣……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名人们在流量增量本就不多的情况下一一进场,这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主播的生存环境。

李佳琦是哪里人,(5)

网曝李湘卖貂成交量稀少

为了竞争,中小主播们的竞争丝毫不比演艺圈差,不少网红为了吸引用户获取流量,会去整容,比如脸上磨腮削骨,垫鼻子,拉双眼皮,垫下巴——而这些也是必须有钱才能具备改造的基础。

但整容了就一定能成为网红吗?答案是否定的,脸是进入这个圈子的门卡,接下来还要拼个人素质和品味。最终还得拿直播数据作为考核,一旦不达标就要马上辞退。

流量只是一方面挑战,对于中小主播的另一大困难在于商品及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小主播流量本身就小,这意味着他们没办法以低价、款式丰富来保持竞争力,往往只有去追求那些“人无我有”的商品,但主播数量庞大,产品的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而一旦进入同质化竞争,那意味着小主播的流量将回流向大主播,造成整个生态的极化发展。

据说,某小网红卖火了一款零食,然后某头牌主播的团队,就直接去和零食的品牌方谈,希望能够以低于其他人10元的价格拿货,品牌方不同意。最后,头牌主播的团队直接查到了这个零食的生产厂家,带着70万现金直接去厂里拿货。

在某种程度上说,如果继续以现有的环境发展下去,那么除了李佳琦、薇娅们等头部主播外,其他人终究将变成不赚钱的“陪衬”。

左右为难的MCN机构:寻找下一个“李佳琦”很难

有直播,就有MCN。据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透露,目前淘宝已经有超过1000家直播机构,机构下面签约的达人主播共有一万多人。

虽然数量众多,但像李佳琦、薇娅一类的头部主播难以复制,但MCN机构们却依旧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他们会根据主播们的个人风格设置不同的人设,辣妈、蜜友、专家等等,不同人设带货的话术与商品也各有不同,以求定向收割精准粉丝。

在平台的选择上,他们也会尽量要求越多越好,曝光面积越大,你火起来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在杭州,新成立的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们遍布杭州,四处寻找新人主播。而对于当上信人主播的女孩儿们来说,这是他们翻身的又一次机会。

卖衣服的流程非常机械化。粉丝可能在任意时刻出现在直播间,如果不抓住进入初期的黄金三秒,那粉丝会迅速流失,划进另外的直播间——3秒钟就能定“生死”。

但李佳琦可以被批量“制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MCN机构蒜泥互动的联合创始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造下一个李佳琪有难度,主要难在流量,整个淘宝直播的流量约千万级别,薇娅和李佳琦占了近15%。寡头效应下,第3名和之后的陈洁、雪梨等数据落差非常大,更别提那些排名100以外的主播。”

想“再造”李佳琦的并非只有MCN机构。除了主播达人之外,很多品牌商自身店铺也会开设直播带货,档口老板、柜台专员们纷纷下海,操起自家商品就是一通介绍,虽然这些人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卖货技巧,但在流量大环境定格的背景下,已然很难再异军突起。

当然,还有更多不正规的MCN机构,他们一般喜欢以实习或者兼职的名义招各种在校大学生。

“开局一张嘴,未来全靠编”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说是要把学生打造成网红,但实际上一开始只是在出租屋里直播陪聊,如果配聊做得不错就会让你带货,不行就立马换掉。在挑出一批有镜头感和会来事儿的年轻人之后,进行二次加工——给主播造数据、包装人设去忽悠甲方。

出身普通、骤然逆袭,直至登上时尚杂志封面而名声大噪,李佳琦太过耀眼。以致于很多人都被表现所迷花了眼。而细数整个短视频电商 直播电商行业,李佳琦也就仅仅一个,其他绝大部分人某种意义上都是“陪衬”,想要“再造”更是难如登天。

直播带货真有那么大魔力?并非人们口中的“电视购物”

若说“李佳琦、薇娅们”的成功就是靠吃着红利长大那也并非准确,因为驱动行业发展的除了巨头们的推动之外,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定的用户需求。

目前业内很多人对于直播带货的定义都是将其视为“电视直播”的翻版,因为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话术语言来看,都极其相似。

李佳琦是哪里人,(6)

远古时代的电视购物节目

这确实犯了极大的错误,我们很明显能觉察到两者模式的不同,比如同样都是对着观众叨叨叨,直播带货并非像电视购物一样是单向输出(电视对人),而是双向反馈,即主播与用户的实时互动。

如果说电视购物是吹得天花乱坠、收智商税,那直播卖货则是基于用户的现场提问进行即时的互动答疑。可以说,网红直播带货不仅保障强互动性和实时反馈性,而且提高了购物的效率。

其次,网红们往往不像电视购物节目中那样进行刻板的表演,而是通过生活化、幽默化的言语让你对其人格本身产生好感和认同,比如李佳琦的“Oh my god,买它!”、“刘亦菲同款”等极具煽动性的话术声名远播,这样在购物时能大大降低用户的信任门槛,让你心甘情愿地“剁手”。

李佳琦是哪里人,(7)

李佳琦擅长在镜头下“表演”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电视购物的目的是想方设法“骗”老百姓的钱,而目前阶段的直播带货却反其道而行之,主播想方设法从货源那儿要到低价折扣与免费赠品,以补贴直播间的粉丝们,以此来巩固自己在粉丝们心目中的“高性价比”人设。而货源方却因为大主播稀少,而不得不屈服,以亏本价格卖出自己的商品。

薇娅和李佳琦也不例外,这两大头部主播都会在直播过程中强调自己销售的商品是全网最低价,以最大的“福利”让利粉丝。比如,李佳琦每次报出的价格就必须确保在采购价基础上增加10%~20%的销售分成后,依然要是全网最低价。他还曾经在直播时,因被粉丝告知某款饼干在其平台上的售价高出薇娅5元钱,而呼吁粉丝退货。

所以对于大部分上头部主播直播的品牌而言,依然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可以说是饿瘦了商家,肥了大主播们。

总结来看,如今的直播带货行业似乎是头部主播们的“天堂”,毕竟谁手握着流量谁就是“爸爸”,但近期中消协的喊话似乎正在宣告着这个行业的“理性回归”。

行业野蛮生长:乱象背后需回归理性

近日,中消协对今年双11期间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发现,涉及促销宣传的负面信息超过13万条,主要涉及直播带货欺骗消费者、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欺诈、有价无货等问题。

中消协表示,不少网红直播带货不同程度存在夸大、不实宣传,甚至销售“三无”产品、变质产品等问题。而声称单纯提供“社交表演”的平台,实际却赚取了丰厚收益的电商,对维护网络促销秩序缺乏应有的担当,对售卖商品缺乏严格准入审核、统一管理。

意思很直白,行业火热归火热,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就能“为所欲为”。

而业内也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就连李佳琦也不例外——不粘锅“翻车”事件和阳澄状元蟹涉嫌虚假事件,实实在在让他陷入信任危机。

李佳琦是哪里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