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终却未能谈拢,李善长骂朱元璋是独夫,朱元璋骂李善长得了失心疯,却引发了淮西老臣都拿着免死铁券来到宫门口,请求朱元璋准许他们乞骸骨回乡。
而朱元璋则直接把以李善长为首的八位开国功臣抓捕入狱,只不过,这次的朱棣并没有以往的振奋,而是有些晃神。等朱棣看望李善长时,却被一句“直待咸阳竟属谁”,气得面露怒意转身离开。
李善长的这首诗十分不友好,不仅要给朱元璋冠上谋害功臣的罪名,还暗示朱元璋老迈后,这大明江山或许会有易主的危机。而当下除了朱标当政,却还有朱棣这个强悍的藩王,意图就是想要离间朱元璋父子。
削藩的由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此消就是彼长,在朱元璋几轮*戮功臣后,留下来的实权者就仅剩朱姓子弟了。但皇位只有一个,兄弟相争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这也是每位皇帝暮年时不得不预防的问题。
朱元璋已老、朱标先薨、朱允炆年幼,朱棣这样的叔伯藩王就成了隐患。在朱元璋最后赐死蓝玉后,也再没有时间为朱允炆护航了。
而朱允炆也早在八岁的时候,就对朱棣有自己的看法。当时的朱棣刚成立了锦衣卫,正在纠劾百官的劲头上,朱允炆就骂朱棣是酷吏。
直至朱允炆十二岁那年,看似对朝政毫不关心,却暗中让人注视着朝中的一举一动。而这次对于朱棣招降乃尔不花的大捷,不仅是他,就连朱元璋和朱标对朱棣也有了防御之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哪怕是自己的血脉或亲兄弟。
任何实权者都不希望身边有个功高盖主,随时都能振臂一挥的人存在,而李善长临死前的诛心,也撕破了皇室兄友弟恭的伪面孔。
身在帝王家,看似荣宠无边,实则如履薄冰。无能的被欺辱,有能力的却又被猜疑防备,甚至还没有外人更有机会施展抱负。
朱允炆作为守业皇帝,也必定要对藩王下手,就如朱元璋对功臣下手一个道理,独裁专制是历代皇帝的首要任务。
只不过,削藩能否成功除了心志外,更重要的是策略和手腕,未经历过大事的朱允炆在久经沙场的朱棣面前,还显得稚嫩和优柔寡断。这也就给了朱棣可趁之机,从而改写了历史。
或许是朱允炆的前半生用光了好运气,就在登基为帝后,却折在了削藩上,最终落个下落不明的凄惨下场,就连在位的事实,也被朱棣几近抹*,祭奠的陵墓更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