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最近,厦门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厦门人口数据,全市常住人口530.8万人,比去年增加2.8万人。
说实在的,这个数据让人有点吃惊,因为就在去年,常住人口还比前年增长了10万人(518万→528万)。难怪有些媒体惊呼“断崖式下跌”。再把时间拉长,从六普(2010年)到七普(2020年)期间,厦门常住人口从356万增长至518万(修订数据),10年间增加了162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净流入16.2万人。再看户籍人口,2010年180.21万,2020年273.18万,10年间增加了约93万,增长51.6%,甚至超过了常住人口的增长率。
长久以来,厦门的城市活力体现在人口的快速增长,厦门楼市火爆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源源不断的人口净流入,尤其是人们一度津津乐道的小学生入学增长。可以说厦门楼市的这一轮牛市,伴随着人口暴涨的推波助澜。哪怕人口每年增加10万人口,那么理论上就有可能支撑300万方的新增住宅,这也是厦门城市不断扩张和楼市去库存的信心所在。现在,厦门的人口增量突然从10万 的量级,跌落到2-3万,是否意味着厦门楼市的基础发生了改变?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警讯,但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因为可能还涉及到统计口径的问题,除了人口普查以外,平时各城市的人口统计,是取5‰的样本进行调查的,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和误差,还需要更长时间段的数据才能判断。比如,2020年厦门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516.4万,比2019年公布的429万暴增了87.4万,就是长年对人口流入评估不足的结果。其实早在2017年金砖会议前的人口摸底中,就发现厦门的实际人口超过了500万(含流动人口),但是,自那以后,大家觉得厦门的人开始变少了。
NO.2
从各区人口变化趋势来看,这次统计应该还是有相当根据的。最明显的变化是,湖里区的常住人口减少了近3万人,一举向下突破百万人口大关,与集美百万之上不断新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天看到一个视频,蔡塘广场90%以上的店面都关了,一片萧条,正在重新招商,画面有点触目惊心。前些年去过一两次,觉得还挺繁华的地方,怎么说倒就倒了呢?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湖边水库的拆迁吧。据说原来蔡塘村有6万多的外来人口居住,你猜,现在还有多少?我想,这就是整个湖里的缩影。东部大开发,城中村都拆了,很多外来人口失去了寄身之所,这部分人,有一部分去了岛外,有些可能就此离开了厦门。对比之下,岛外各区人口仍净增5.5万,可能也是部分承接了岛内的外溢。
再看湖里和思明的人口结构也很有意思。在2013年以前湖里的人口是多于思明的,随后被超越并逐渐拉大差距。再看户籍人口,2021年思明区户籍人口88.86万,湖里区户籍人口仅有39.21万,相距非常悬殊。户籍人口少,说明人口流动性大,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这些年湖里无论在人口还是经济总量上,都被思明区越拉越远,但我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阵痛。五缘湾、湖边水库的崛起,说明了湖里区的可塑性。随着湖里东部众多新盘的交房入住,两岸金融中心北扩,东部继续开发,以及未来高崎机场搬迁,湖里区的人气一定会回升,产业、产值必然会升级。思明、湖里都在想东发展,湖里区的空间显然更大得多,不夸张地说,湖里的未来,就是厦门岛的未来。
10年间(2010-2020),厦门岛内人口仅增加约23万,远低于全市人口的增速,与此同时,厦门岛内人口占比也从超过50%降至40%。人口增长平缓的表象下,是暗流涌动的人口结构置换,原来租房的,可能变成了房东,原来住城中村的,可能流向了岛外。说直白点就是腾笼换鸟,有钱人进来(或留下)了,没钱人出去了。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直到厦门岛基本成为精英富人区。大多数不那么高端的人群,将被迫迁出岛内。一些批发市场,小工厂,小作坊也将逐渐消失,岛内在享受跟高端的环境和圈层的同时,也将承受生活成本的提高和些许的生活不便。而岛外将会继续承接岛内外溢,迎来较为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其中集美和翔安的表现最为突出。
NO.3
不过,随着出生率下降,城镇化率见顶,人口红利消退,厦门人口净流入放缓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2020年以后,厦门土地呈放量趋势,超过200万方成为常态,2021年接近300万方,而此前几年都只要100多万方,这也是那几年地王频出的原因之一。
厦门2023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如下:
商品房方面,各区供应情况如下:
湖里今年供应量高达90.17万方,位居各区之首,不过岛内是联通一体的,与思明区合计的话,岛内供地量超百万方,虽然按人口比例来看,并没有超标,但鉴于几年来大量供应,以及高昂的价格,未来竞争必然压力山大,卷上加卷。集美区的供应量明显偏少,意味着集美楼市将继续保持紧缺和坚挺。海沧和翔安区供应量偏多,但基本都是新城优质地块,而且这两个区过去10年人口增速最快,尤其是翔安,明显是起势了。同安区土地供应量偏大,预计价低,或许能成为包括这轮岛内外溢在内的极度刚需的温床。
根据此前发布的《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到2025年,厦门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要达到600万人,2035年达到730万人,比过去的版本激进了很多。2020年末厦门人口为518万,如果2025年要达到600万,意味者年均增长16.4万,就是要保持2010-2020年的年均增长数字,2025-2035则要保持年均增长13万人。做得到吗?如果以去年前年的统计口径,显然距离未来目标差距甚大。
自从跨岛发展以来,厦门城建规划其实极具扩张性,岛外新城五六个,每一个的规模都不小,岛内也在大肆东扩。另一方面,对于放宽落户政策,加大抢人力度,却一直是顾虑重重,一直到最近才逐渐放开,这或许是源于过去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自信或者是顾虑,毕竟学位一直很紧张。一方面,既想扩大城市规模,多多麦地,另一方面,又怕人口增长得太快,增加公共服务负担,只能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两年想通了,拼命扩张学校,按现在的出生率,过几年学位还会紧张吗?如果人口流入真的大幅放缓,那么整个厦门的发展逻辑都将改变。厦门的人才政策,完全可以再积极进取一些。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划,厦门岛内人口尽量控制在200万范围内,那么未来的人口增量主要还将集中在岛外。可以说,厦门未来人口的增长决定了岛外新城的发展上限,同也会影响岛内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