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电影完整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6 06:02:59

《十二公民》中,那些“裁判者”的暴跳如雷、奚落戏谑、摇摆不定,展示了错案为何曾经不可避免,更展示了为何法治的形象,是一具需要精密校准的天平。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路上,“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正在通过改革,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国人法治观念的底色。

“逆转裁判”之所以出现,是源于一位检察官激发的责任感。《十二公民》中,这种司法工作者的应有素质,正是我们相信法治的原因。

有观众这样评论:“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平心静气地看这部电影。”

信仰的力量如“燃灯者”

政法题材影视作品,并不都是以“戏剧性”取胜,有些作品琐细却动人,润物细无声。

比如电影《邹碧华》。

邹碧华是上海的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法官,他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邹碧华》却不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电影。曾有观影者,留下了这样的评价:“看到法学院的校园和操场,法庭、法袍以及堆在桌上厚厚的卷宗,这些事物里,有太多过往的记忆和熟悉的情分。曾经,对于它们几乎熟视无睹,在分离很久之后再见,却犹如见到初恋。”

这种精确的感染力,这种紧紧贴附在理想之上的血肉,只源于一种情感:因为信仰。

电影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电影完整版(9)

因为信仰,邹碧华主持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往大处说,这场改革誓言消灭“立案难”、攻坚“执行难”,对法律监督格局进行重塑,满满都是司法机关“自我加码”;往小处说,它的推动者,却可能因为缺乏入额需要的办案量,而在“重新洗牌”的员额制改革面前“自毁前程”。卸下职务身份,邹碧华也有自己的迷惑与彷徨。

但也因为信仰,邹碧华选择成为“燃灯者”。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官白洁,2007年,白洁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女检察官》。

电影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电影完整版(10)

人性办案、宽严相济,身患重病却忘我工作,家庭困难却资助他人上学……在推介会现场,扮演白洁的女演员李歌,在剧外也与她成为了好友。李歌送给白洁一条围巾,叮嘱她“不仅要爱工作,也要爱自己。”

法治至上,信仰先行。

中国最基层法官故事的电视剧《小镇大法官》,根据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事迹改编的电影《南平红荔》,国内首部以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为主题的院线电影《我是检察官》……这些作品,都用声色影像记录了中国法治的一个个足迹,用个性鲜明的形象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表达。

电影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电影完整版(11)

(图:邬君梅主演的电影《南平红荔》剧照。)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政法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共命运、同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法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雷东生在讲话中说,“今天,重温这些永不褪色的艺术经典,回顾政法事业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应当感谢为之付出心血的艺术工作者,感激为平安中国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政法英雄,感恩伟大祖国、伟大时代。”

有悬念,有温情,也有思索;有大案要案,有人命关天,也有田间地头。

70年来,一部部反映法官、检察官群像的作品,既提醒着我们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提醒着我们何谓初心。

正如电视剧《小镇大法官》,有人说,这样家长里短的法官,“卑微”而琐碎,是不是符合我们今天的法官形象?长安君说,正襟危坐、专业冷静的是好法官,身负国徽、穿行人海的同样是好法官,如果说前者代表了法治进步的缩影,那么后者则映射出它不变的底色。70多年前,没有法庭、没有法槌、没有法袍,法官马锡五用最简陋的方式,赢得了群众对于法律的最初信任。这是初心的起点。使命的传承,它提醒我们,要让人民把法律当成天,法律必须先把人民当成天。

电影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电影完整版(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