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爆炸的数日后,烟囱前方就是发生爆炸的切尔诺贝利四号反应堆 © AP Photo
三十多年之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并未因为时光而消退。或许,下面的数字和信息可以让你更加直观地了解“切尔诺贝利事件”。
- 事故直接造成了31人死亡,其中28人是在爆炸发生后的数日到数月之内死于过量辐射。他们当中,第一时间到达爆炸现场的消防员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占了绝大多数;
- 前后共有40万人被迫撤离,超过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位于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
2006年的“鬼城”普里皮亚季 © Reuters/Gleb Garanich
- 被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随着季风飘向了世界各地。除了前苏联境内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西欧、北欧、南欧等地区也受到了辐射尘的污染。放射性的云朵一度飘到了东亚和非洲。
- 共有约60万人参加了切尔诺贝利的抢救与清理工作中。根据官方数据,这些被称为“清理人”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已经牺牲,超过16万人身患残疾。
- 截至2011年,已有15名儿童死于辐射引起的甲状腺癌。而在2004年的“切尔诺贝利论坛”报告中,就已经有超过4000个儿童罹患甲状腺癌的病例。
- 绿色和平组织200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90000人因为受到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核辐射而罹患癌症。
- 至于受到核泄漏污染的土地什么时候会变得适合人类居住,乐观的回答是3000年后。而另一种答案则是,至少20000年后。
2009年,一只乌鸦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内的一块指示牌上,牌子上写的是“辐射危险”© Reuters/Vasily Fedosenko
数据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件的轮廓与大概,但这显然还不够。
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些人真实经历过的一切。
他们当中有人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背井离乡,还有人失去了健康甚至是生命。
而他们的故事,仅靠这些数据是无法说清的。
好在,有人试图去倾听和记录这些数字背后的人的故事。
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位,可能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Nobel Media AB. Photo: A. Mahmoud
诺贝尔奖授予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是:“她的复调写作,是献给我们时代中那些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
对于自己的写作,阿列克谢耶维奇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
“我试图透过无数鲜活的讲述,无数深埋多年的欢笑和眼泪,无数无法回避的悲剧,无数杂乱无章的思绪,无数难以控制的激情,看见唯一真实的和不可复制的人类史。”——《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带着这种理念,阿列克谢耶维奇完成了《我是女兵,我是女人》《锌皮娃娃》《二手时间》等著作。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她在历时多年采访之后,完成了一部幸存者的口述实录,《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又译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的祭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