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
沪剧起源于田间的山歌俚曲,后受到苏州、无锡一带花鼓戏的影响,但与安徽花鼓戏似乎无关系——变成了载歌载舞的花鼓戏,因发轫于浦东乡间,故又称东乡调。川沙是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川沙百姓酷爱沪剧,具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沪剧已成为川沙人民文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017年,“沪剧”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江南丝竹
川沙地区的江南丝竹起初是几人凑在一起弄弄白相,后大多用于婚娶喜庆场面,演奏时乐器上还配有五颜六色的珠彩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川沙出现了“小开清音”与“门图清音”之分。“小开清音”主要在集镇上富家子弟,经济较宽裕的非农业者间流行;“门图清音”即大部分来自农民,在农村极为盛行。
2009年,“江南丝竹”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请大家参加文旅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做到“三件套”“五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