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孟丽君》的表演中,戴春荣成功崭露头角,熠熠发光。《孟丽君》全剧共八场戏,戏中唱做并重,跨越男子和女子两重身份,是一个十足的挑战。戴春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惊、喜、羞、怒等复杂冲突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传统美与现代美相结合的舞台形象,博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988年,踏入秦腔事业十多年的戴春荣,成功通过《卓文君》中扮演的形象,获得观众和戏剧专家的高度评价。她手握梅花奖奖杯,激动地感激致谢。手中沉甸甸的奖杯,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最高荣誉的象征,是业内给予自己演技的最高认可,也是这十年的总结。
讲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解决最初“她是否只能驾驭好一种角色”的疑问。一位能将戏剧表演掌握得如此游刃有余的演员,又何尝会畏惧挑战别的角色。
踏入演艺圈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戏剧演员转影视是不是所向披靡?
我想这非必然。影视与戏剧的受众、表演形式等很多方面都是大相径庭的,学会收放自如、经得住特写镜头下的考验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新人进入演艺圈的戴春荣,必然需要强大的勇气支撑。
那么,是什么让戴春荣毅然卸下秦腔领军人物的头衔,开启人生的拐点?
这一切的契机,正是归于“梅花奖”。尽管在戏剧的世界游走了快二十多年,但戴春荣所接触到的都只是艺术领域的冰山一角。她想真正做到声名远扬,也想体会影视艺术的魅力。既已在戏剧圈功成名就,不如止步于此,激流勇退,在另一个领域从头开始。
1996年,戴春荣正式投入影视表演。她出演的第二部电视剧《汉宫飞燕》,第一次与皇后结缘。
1998年,《还珠格格》开始投入拍摄的选角工作。因为皇后这一角色看起来坏到极致,很多人望而却步。听闻此事,皇帝张铁林向琼瑶推荐了心中合适的人选:戴春荣。在与琼瑶达成一致想法后,为了不让戴春荣有拒绝的机会,张铁林甚至主动提出把自己百分之三十的片酬让给戴春荣。
接到邀约,戴春荣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她仔细一想,既然从前都可以演绎光鲜亮丽的戏曲主角,现在也能经得起恶毒女配的考验。只有放下包袱,才可以继续往前走。于是,她主动打了电话,告知进组一事。
这样一来,戴春荣便接下了自己的第二个皇后角色。
在拍摄过程中,戴春荣深刻体会到“琼瑶式”表演法的严苛。只要不满意,重拍十几遍二十几遍都是常有之事。戴春荣不带任何消极情绪,主动和导演沟通,每拍一次就再完善一次,直到最终呈现出那个在封建皇权下既可怜又可恨的皇后形象。
剧的爆红,对于37岁才刚入圈的戴春荣来说,无疑是大好的事情。但令她些许遗憾的是,尽管挑选剧本的机会多了,可是自己却被导演定了型,呈现的角色逐渐单一化。
尽管如此,在众多皇后角色里,戴春荣并没有一昧公式化表演,反而为之下足更多功夫,跳出《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形象。
事实证明,她确实成功了。无论是《春光灿烂猪八戒》严肃中少了高高在上气质的王母娘娘,还是《美人心计》中从娇滴滴的小姐变成*伐果断、凶狠毒辣的霸气吕雉,《兰陵王》里的胡皇后等,每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我想,皇后专业户并不意味着被受限的戏路,相反,她正是对每个大同中展现小异的角色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