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直以来,萧红没有什么朋友,萧红的朋友几乎都是萧军的朋友,自从她和萧军彻底分手后,萧红便没有什么朋友,如今得到了端木的赞扬和肯定,萧红内心是欢喜的。
这个时期的萧红,对待爱情很清醒,她不再幻想热烈的爱恋,而只渴望过平凡普通的夫妻生活。
挺着四个多月的孕肚,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和端木结婚了。在婚宴上,萧红说了这么一段话:
对端木没有过高的要求,过正常老百姓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谅解,体贴和爱护。
萧红的要求并不高,朋友却不理解她的做法,说她太着急,没有冷静一下,刚刚结束一段恋情,马上就进入了下一段恋情。
但只有萧红自己清楚,她在萧军那里受到了精神上的侮辱,她不接受这份侮辱,所以重新做出了选择,其实萧红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是身逢乱世,她要的东西要么要到了最后却失去了,要么根本没要到。
端木娶了*的萧红,他成全了萧红,做出了牺牲。
可是后来,他还是抛下了她,端木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离开武汉,只身去了重庆。后来在香港,端木再次想抛下身患重病的萧红,只是情况不允许他回内地,他才无奈地留了下来。
在这期间,萧红独自一人辗转去了重庆,生下萧军的孩子,孩子抽风死了。
之后,端木和萧红去了香港,身患肺结核的萧红,在医院遭遇冷遇,更悲惨的是,萧红还被庸医误诊,做了喉咙手术,临终前都没有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弥留之际,萧红弟弟的同学骆宾基,一直尽心尽力照顾身患重病的萧红,萧红去世五年后,骆宾基成为第一个写萧红传的人。
骆宾基曾问过萧红,为什么能和端木一起生活三四年?
萧红说,筋骨若是疼得厉害了,皮肤流点血,也就麻木不觉了。
在感情世界里,萧红一直都渴望温暖,渴望爱,她以为把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要求降低,过寻常百姓的日子,就能够拥有幸福,可是最后,还是没能逃出命运的牢笼。
如同萧红所言,和萧军的分开,是一个问题的结束,和端木又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
萧红选择和端木结合,看似是对爱情的妥协,其实是对爱情的执着,在爱情里受了那么重的伤,她依然相信爱情。
有人评价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是深藏在历史深处,一朵不死的花,因为这部作品体现了萧红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做出的逆向性的自主选择,她注定和别人是不一样,她只想做自己。
总结:回顾萧红一生对爱情的追求,与初恋私奔,投靠未婚夫,与至爱萧军相爱相伤,与端木平凡结合,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身伤痛,萧红理想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在和端木的婚宴上,她已说出了内心的心声:
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谅解,体贴和爱护。
这样的要求并不高,但萧红收获的依旧是满心满眼的失望,也正是透过这份失望,我们才清楚地看见萧红的坚毅和柔情。
萧红一辈子都在和命运作抗争,自从第一次逃出家后,她从未想过依靠任何人。
- 第一次,萧红选择和汪恩甲在一起,而不想回到那个冰冷的家,并不是想依靠汪恩甲给口饭吃,给衣服穿,如果她的要求只是吃饭穿衣,她只要回家就可以实现这么简单的要求。她只是想写东西,想进行文学创作,所以就算饿死,她也不回家。
- 第二次,萧红选择和萧军在一起,是因为两人情投意合,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可因为萧军身上的大男子主义和严重的男权主义思想,他将萧红看作自己的附属物,通过出轨和家暴获取自己在感情世界里的分量,还在精神上侮辱她,最终萧红选择了永远分手。
- 第三次,萧红和端木结婚,是因为端木认可萧红的创作,萧红自己选择和端木在一起,她很清楚端木的个性,很多时候扮演强者的是萧红,撇下萧红的端木恰恰暴露了自己胆小怯懦的个性,他总是在逃离,而她选择迎难而上,直面死亡。
很多人提起萧红,很少是因为她的作品,更多地是因为她的爱情,因为,除去文学创作,萧红一生的悲欢喜乐都和爱情有关。
从少女时期一直到生命的尽头,萧红始终相信爱情,执着于爱情,她在爱里受尽伤,也在爱里获得成长,她曲折的爱情如同她曲折的命运,对爱的追求和向往亦是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
可以说,萧红的爱情悲剧既是个人抗争的失败,也是时代的悲剧,作为一个女人,她有脆弱和柔软的一面,但她的内心也有"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坚韧,为了爱情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也收获了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