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赵宝刚初次执导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看点。
赵宝刚的电视连续剧非常成功,塑造了不止一代人的屏幕记忆,自然引发观众对其电影处女作的期待。
除了期待一部“好看”的电影之外,笔者也很好奇并想领略赵宝刚对电影的理解和对电影表现力的把握,并与其电视剧作品进行比较。
这种观影兴趣已经不限于电影本身。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体会到赵宝刚对电影及其多种属性的理解。
赵宝刚对这部银幕处女作给予了相当大的投入:跨越七十年的爱情故事、老上海的城市景观、大陆与台湾一流演员的加盟、著名摄影师黄岳泰的视觉把控、梅林茂的配乐,还有十分讲究的剪辑、美术、录音……从故事到表演、视听造型以及强大的主创阵容,几乎处处有卖点,有看点。
赵宝刚对电影的理解,并不有别于多数人,电影既是艺术也是商品,既是作品也是类型,呈现在银幕上的,乃是一场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凡是赵宝刚特别投入、特别下功夫的地方,一定是他心目中认为对电影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足够的煽情元素,一对在表演上能出彩、能带给人惊喜的男女演员,华丽奢侈的内外场景,不断呈现视觉奇观的影像链条,主题突出且叫人过耳不忘的音乐、配乐、歌曲,应有尽有。
但是,好电影不仅仅是“好看”——在视觉上悦目、在听觉上悦耳,更重要的是唤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赵宝刚在电视连续剧创作上,非常成功地把观众带入剧情,与剧中人感同身受,带给观众极大的满足,但要在将近两小时的电影中让观众进入状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创作者在观念和技巧上都需要转变。
类型
本片表面上是谍战片,其实是爱情片。
虽然片中的男主角具有双重间谍身份,但是谍报工作基本上只是爱情关系的背景,影片的“悬念”只是男女主人公能不能如愿以偿地生活在一起,谍战方面几乎没有悬念。
这就产生了类型的混淆或者类型的置换,观众如果是带着看谍战片的期待来观看此片,恐怕是会失望的,因为片中没有多少惊心动魄、波谲云诡的谍战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