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徐文昌和张乘乘的结局,安家徐姑姑和张乘乘最后结局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30 09:33:45

➌侥幸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

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上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过度的依赖侥幸心理,就是一种自我催眠,掩耳盗铃的行为。

出轨的人内心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想当然的觉得自己做的出格的事情,不会被另外一半所发觉。张乘乘趁着跟徐文昌刚办完假离婚,火速与小鲜肉打的火热,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被徐文昌无意间,被抓了个现行;

安家徐文昌和张乘乘的结局,安家徐姑姑和张乘乘最后结局(5)

阚文涛则不同,他说:我老婆信任我,我出差十几天不一定打一个电话,二十四个小时,有一个小时都不见得用在我身上。他把这种信任当成了放纵,私心觉得这样心大的媳妇,给了他足够的自由空间,大到他可以跟自己的梦中情人相互倾诉孤寂,随随便便拿出上千万给小三买房子,妻子都不会过问。

偶然被撞见的出轨,蓄谋依旧的不安分,都发自于内心的侥幸,在潜意识的膨胀中最终引发了冲动。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做过的事都会被公之于众,或早或晚都是迟早的事,是容不得半点侥幸的。

二、3个“勒索”的亲情关系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家》中的几个家庭,各有各的难处,剧中无私奉献的父母却养出了“白眼狼”的孩子;职场女精英偏偏摊上“吸血鬼”的母亲;一生无儿无女把亲外甥当作至亲,而他们却图谋着她的财产见死不救;

安家徐文昌和张乘乘的结局,安家徐姑姑和张乘乘最后结局(6)

本该是血肉至亲,何至于连个外人都不如?亲情在利益的面前,变得血肉不堪,在有些人眼里,亲情,不过是勒索对方的工具,有了亲情做借口,就可以放肆无忌的勒索。

因为是父母,严叔夫妇就应该大包大揽的给儿子想要的一切。起早贪黑的卖了一辈子的包子,好不容易攒了钱,给儿子买了房子,以为这辈子能有所依靠, 儿子媳妇坐坐享其成不说,还把丈母娘早早接来,老两口却被儿子给赶了出来;

因为是女儿,房似锦的母亲每次都可以心安理得的问她要钱,花样百出的借口,不给钱就无理取闹,她丝毫不在意女儿在外边活得有多艰难,与她而言。这个让她差点扔到井里的女儿,不过就是个赚钱的工具;

因为是小姨,无儿无女她的遗产就应该被亲外甥继承,想要卖掉洋房救自己的老公,做外甥的利益就受损失了,眼睁睁的看着姨夫的病情恶化,死活拖着就是不签字;可当老人家相继离世后,立马跳出来想要继承遗产。

安家徐文昌和张乘乘的结局,安家徐姑姑和张乘乘最后结局(7)

都说小说或者影视剧都是源于生活,生活中苛待亲情,疯狂压榨亲人的人,比比皆是。都说血浓于水,本该是最亲近的人,一边挖空心思的掏空你的所有,一边却无比的嫌弃你。就像疫情中那些归国治疗的华侨们,一看国内成了疫情防控最好的地方,想法设法的送国外逃离回来。来就来了,反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我从欧洲回来,就这待遇?”;

“我要喝矿泉水,要出去,否则就是没有人权”;

“我就要不戴口罩出去跑步,你拦我就是*扰”;

“发热门诊没有享受到特殊服务,我就举报,发外网”······

是不是像极了这些勒索亲人无度的嘴脸,既贪图国内的治疗条件,又对合理的规定诸多抱怨,觉得自己出了国了不起了,国内的东西吃不得、喝不得,配不上他们高贵的身份。

自古以来,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亲情也好,爱国之情也罢,放在太阳底下,人性就是这样丑恶。

三、4个人生的真相

1、对婚姻要有敬畏感

安家徐文昌和张乘乘的结局,安家徐姑姑和张乘乘最后结局(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