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丈夫的想法,只能一直哭着为他收拾衣服。当日,张煌言辞别妻子,离开了家乡。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从此之后夫妻二人再未见过面。直到十多年后,他们夫妻先后在不同的地方被清廷所*。
张煌言护送鲁王朱以海到达舟山后,被鲁王任命为右佥都御史,负责招兵买马。张煌言军纪严明,对百姓犹如亲人,百姓们纷纷加入反清大军,张煌言的兵马战舰增多,有了和清朝一拼的资本。清军多次围攻舟山,都被张煌言等人击退。在此期间,他的父亲去世,他得到消息后没有回家奔丧。在忠孝不能两全时,他选择了前者。
接下来的几年,张煌言创造了“四入长江”的战绩,震惊了整个清朝。顺治十年(永历九年、1655年),张煌言和另一位名将张明振率领600多艘战船从崇明岛沿江而上,在江面上,他们攻破清军的层层封锁,直接*到南京燕子矶。然后趁清军主力到来之前,扬帆而去。把清军气得直跺脚。
同年,张煌言再次由海入江,他们一路烧毁清军的粮草辎重,速战速决,给清军南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到了年底,张煌言第三次入长江,他们这一次比前两次更加深入,不仅在南京郊外遥祭明太祖,还夺走了清军大量的火药和大炮。
接下来,张明振战死,张煌言为了创造更大的战果,主动联合郑成功一同入长江。这是张煌言第四次入长江。这一次,清军的封锁尤为严密,为了出其不意,由张煌言带领一万兵马虚张声势攻打南京,在吸引清军主力之后,郑成功率军直捣镇江,一举攻破镇江,取得一次大胜。
镇江城破,清廷震动,急调各路大军驰援。而沿江的百姓看到明朝的战旗,纷纷躁动起来。很多已经投降清朝的明朝旧臣也看到了明朝复国的希望,纷纷重新反叛清朝。一时间,沿江有24个县重回南明势力范围。
其实,这种战果是张煌言冒着被歼灭的危险佯攻南京,拖住了清军的主力才促成的。张煌言得知郑成功攻破镇江后,连忙写信告诉郑成功,让他趁清军援兵没来之前,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是,接下来,情况变了。
三、九死一生,不忘初心郑成功错判形势,认为清军没有这么快到来,他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而是选择了在原地休养。两天之后,清军援兵赶来,郑成功苦战,最终败退。因为情况紧急,郑成功直接带着大军沿江逃走,来不及接应在南京的张煌言。张煌言被清军四下包围,成了“瓮中之鳖”。
由于郑成功的失误,让张煌言创造的大好形势犹如昙花一现,很快消失。
张煌言得知郑成功撤军,非常生气,急忙整合舰队,打算沿江冲出包围,无奈清军已经合围,张煌言于是下令众人弃船登岸,分头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张煌言的一万多部下大多数被*或被捕,残余的一千多人也因为找不到张煌言而放弃了抗清事业选择隐居。接下来的几个月,张煌言没有了消息,很多人认为他可能被清军所*。
实际上,张煌言登岸之后,被清军作为头号目标一路追*,他每走一个地方,就分散一部分兵力逃走,直到后来,他乔装打扮,隐匿于乱山之间,忍饥挨饿,整日和鸟兽为伍,终于摆脱了清军,逃出生天。等他逃回浙江沿海,很多先他而到的部下喜极而泣,很多打算隐居的旧部听闻张煌言还活着,又重新走向战场。张煌言重拾旧部,继续着他的反清事业。然而,这时大好局势已经不再。
1662年(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底,郑成功东渡台湾,赶走荷兰人,选择固守台湾岛。而永历帝也在缅甸被吴三桂活捉,最要命的是,鲁王朱以海在这一年病逝了。这样一来,在东南地区,坚持抗清的队伍,仅有张煌言一支了。而且,没有了皇室的大旗,光复明朝的前景一片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