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风度翩翩地来了,问答之间,谈吐文雅,才思敏捷。孙权为之折服,整冠重新施礼以示敬重。张温随即被任命为议郎、选曹尚书,又迁为太子太傅。这个官级别虽然不算很高,秩中二千石,位于太常之下,但地位非常特殊,太子见他都要执弟子之礼。试想一下,如果太子即位临政,他必然拖青纡紫,飞黄腾达。
《吴录》里对他的记载如下:“张温,字惠恕。英才瑰伟,遂以礼躬延见召,对词雅(畅)淹润。帝工容前席拜中郎,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
这段记载里就写到了张温出使蜀国并和诸葛亮结拜的事。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金兰之好”。据唐朝冯贽的《云仙杂记》记载,有一个叫戴宏正的人,每交到一个密友,就会把他的名字写在薄竹简上,焚香禀告祖先,称为“金兰簿(谱)”,亦即结拜的盟约,又称金兰帖,因此结拜又称换帖。“金兰”的含义,应该取自《易经·系辞》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以此借喻兄弟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情谊长存。金兰谱就是在一张红纸上,写下自己的姓名、生辰八字、家庭住址,以及祖孙三代的姓名。
好了,回头再说张温。黄武三年(224),这是在夷陵之战的三年后,孙权派他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表明和解诚意,重建两国关系。
张温在上呈蜀汉朝廷的文书里不吝称颂蜀汉之辞,加上他的气质才学都是加分项,他在这次的外交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得到蜀汉朝廷的高度认可。如果《吴录》记载可靠,那诸葛亮应该很看重张温,二人意气相投,于是结为异姓兄弟。是年张温三十二岁,诸葛亮已经四十三岁了,当然是兄长。
笔者曾想,在军国大事之后加上这么一层私人关系是否妥当?会不会引起两家主子的猜忌?诸葛亮这面倒是不用担心,别说结义兄弟,他的亲哥哥诸葛瑾还是东吴的重臣呢。那张温这面会不会有隐忧呢?
事实是,不但有,而且非常大。
张温回到东吴之后,孙权就很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