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爽的原因有三个:最在意的是张温竟然在国书里使劲赞赏蜀汉,回来之后还经常宣扬他的大哥诸葛孔明治国有方,你这不是长别人的志气别自家的威风?在这点上,张温根本没想到孙权会这么小家子气。其次是张温的声名太盛,粉丝太多,孙权担心他不会忠心辅佐他们老孙家。还有一点是张温出自吴郡名门望族,孙权早有打压之意。
在孙权处心积虑地想抓张温的小辫子的时候,发生了暨艳事件,想瞌睡来了枕头,孙权正好借此收拾张温。
暨艳本是一身正气,要替主子好好整肃朝纲,改革吏治的,没想到得罪了权贵,最后反被定了个谋反未遂。事发后,他和副手徐彪都不得不自*。由于暨艳是张温推荐的,所以牵扯到了张温,孙权给他定的罪名是“朋党作奸、贻误军令、炫华惑众、有辱本国”等,还把他下了狱。
朝臣们看看也知道这是欲加之罪,全属莫须有,但都明哲保身,不敢替张温说话。只有将军骆统仗义执言,说张温的罪行都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何况张温也不是第一个推荐暨艳的人,这都是小人谗言毁誉。但孙权心知肚明,根本不听。
后来张温倒是逃过了死劫,但被削职为民,遣返回乡。一个才气纵横,本想兼济天下的人,竟落得如此下场。
六年后,张温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应该是被活活气死了吧?
后人对于张温之死有各种看法,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他死在了一个“名”字上,“名者公器也,不可以多取”,甚至认为骆统为张温的辩护是火上浇油。
裴氏说得还是太片面了。诸葛亮得知义弟病亡的消息后,对张温的总结是“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笔者的理解这不是张温的缺点,而是他的优点。如果清浊不明,善恶不分,岂不是一个尸位素餐的糊涂蛋?
个人认为,张温没毛病。问题都出在孙权的身上,刚在江东的地盘上坐稳了,就容不得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