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里的,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10 03:55:22

附文:

(一)

莫拿挤韵吓唬人

●文/南郭居士

关于挤韵,包括撞韵和连韵,一些人好拿这说事,动辄大棒一挥,你挤韵啦!吓得一些人都不知咋写格律诗好了。我曾发过一篇《别拿平仄吓唬人》,为古代占大半江山而现在也是大多数人喜爱的古风出了一口恶气。这里,我又要给许多写格律诗的人鸣不平了,说一句:莫拿挤韵吓唬人!

其实,好拿挤韵(包括撞韵)说事的,没准他自己也一知半解,再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更生误解,本来从读音和重心上化解了的,也说三道四。窃以为,如果意境好,这些便都极其次要了,古人挤韵、撞韵的诗非常多,而他们总找理由说“挤韵之伤消于无形”,又说不出详细的让人信服的原理,还想表示自己知道,让不懂的人跟上乱附和。

现在我们详细理论一番,首先,要说明何谓挤韵、撞韵和连韵。

先从连韵说起,在一首诗中,接连押同音字韵,就是连韵。由于格律诗对押韵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对于连韵也就没有争议,故而对于近体诗,连韵的提法似乎多此一举,我们只要按古人规定的进行押韵便是了。

那么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而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这里请注意“过多”二字,有些人就把挤韵过渡解读了,这才是引起本文的原因。

现在来说说到底能不能挤韵或撞韵。我单刀直入,先摆明观点,有时候,为了诗意的完美,必须挤就挤吧,必须撞时未尝可以不撞吧。

其实许多古词(格律词)就是“有意”撞韵的,这样会感觉更有“韵”。比如《青玉案》前后阕各五仄韵,那读起来才真叫韵味十足,还有换韵的词也并没有撞韵一说,比如《清平乐》中有些词换韵时在同一部,只是平仄不同照样可以,当然词的写法自有格式,这里仅借鉴一下罢了。

下面看看这个例子: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网上有人解释: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那么我就纳闷了,按你们的说法共三处撞韵挤韵,强行解释为“活韵”又有什么意义,是不是也太为古人着想了?

这里不妨说说活韵和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称为“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称之为“活韵”。其实说白了就是,活韵是做到转移注意力,把重心落在其他字上。

那么还有一种观点却是这样的(这里不得不整段引用,可惜始终没有找到原作者,先致谢!):“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臆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但是“晚烟寒”却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挤韵也有例外,比如双声叠韵,就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关于“叠韵”用现代语言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这样“挤韵”和“双声叠韵”正好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因此大家想用“双声”“叠韵”这种方式做诗词,这个“挤韵”就更需不论了。

“挤韵”一说来自于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而这八戒,其实只是注意事项,有人还嫌不够,硬凑了个“十戒”出来。这一点,诗词作家朱云峰先生如是说:“明确提出‘押韵八戒’的应该是今人,实际应当不止八戒。其最初的源头应是南朝齐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后来的唐人是不太注意这一点的,但宋以后,历代诗人却逐渐重视起来,到清代沈德潜时,已形成了成型成熟的声韵理论。但现在流行的什么‘八戒’‘十戒’之说,似乎是今人的提法。”

因此说来,“押韵八戒”也不能说是金科玉律,只是今人的提法,《南史·陆厥传》云: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这才是最早提法,而把今人的八戒说直接要求别人就范,也过于急躁,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取舍。

而在所谓“押韵八戒”中,挤韵恰恰是出现概率最广泛的,因此影响也最广,拿被格律诗的规则中还没有定论的东西要求大家就范,估计古人也不会答应。

其实,我的最终目的只是想说明不要在挤韵和撞韵上耗费过多功夫,而是把精力放在诗意上。当然如果一些人硬认死理,那也没办法。另外,挤韵也还有重心化解,开口音和闭口音化解的学问,如果细分,还应有前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这都可以研究,不能生搬硬套,过于古板教条。也可以研究,平声字和仄声字是否真的存在挤韵问题,这在音调上是否已经自然化解,因为平和仄在音调上本身就是相反的,这些都值得推敲。还有,既然有一三五不论这一说,那么在一三五出现的同韵母的字还有必要吹毛求疵吗?

当然,我并没有反对谁严格遵照“押韵八戒”中的挤韵说,我甚至认为,如果声母和韵母都相同,比如,气(五未仄)其(四支平)祺(四支平),这几个字声母和韵母都相同(qi),我们刻意避免撞韵和连韵也许是有些道理的。

再说到撞韵,为什么撞韵本来就声调不同,却要避免呢?是因为韵在诗的格律中地位是最高的,在音韵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能避免最好,避免不了那就顺其自然。

不过诗词作家朱云峰先生是这样认为的,撞韵挤韵都是古人的观点,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这与古人的书写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也许是古人为了节省纸张,写诗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即无分行,也无分段,更没有标点,直到一首诗写完了才算完成,中间没有空隙。因此你如果在不押韵的位置出现了与韵脚字同韵的字,就会干扰句读的判断,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下来。若从这一点而言,古诗里的撞韵挤韵的确应该避免的。那么我接着说,但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它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了,况且,古人似乎也不买这个账,不信看看我下面举的一些例子,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找出这么多所谓冒犯了挤韵甚至撞韵的格律诗,是不是令一些人大跌眼镜啊?

(说明,用圆括号括起来的字是挤韵或撞韵的字,非韵句中出现的同韵字我都未标,如果列上,又会有多少名诗被枪毙。)

所谓挤韵或撞韵诗举例——

苏轼的七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如果把白脚句中所谓挤韵的字也算上,那就还得再加七个,真遇上某个编辑说你挤韵了,稿子枪毙,我估计苏老先生会立马吐血而亡!)

皇甫冉的七律尾联: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薛逢的七律首联: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李白的绝句: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杜甫的绝句下联: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杜甫的绝句: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韩愈的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又有人为古人辩解了: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韩愈哪里需要你来辩解啊,不是还有两个挤韵吗?他老人家难道不懂格律吗?就算人家挤了撞了,照样千古流传,若放某些人手里,只怕是见报都很难!)

温庭筠的七律首联: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徐元杰的绝句下联:

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

杜牧的绝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绝句下联: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的七律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伟人的气度,尔等不服都由不得你。)

汪精卫的七律首联:

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

只一个字挤韵的就太多了,简直多如牛毛,这里只列举了一点著名诗人出现两个以上挤韵撞韵的诗。而我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挤韵是可以的,撞韵也不是绝对不行的,古人也没有太难为自己,而今人却刻意在作茧自缚。我只能再次说服那些钻牛角尖的人,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挤韵,尽量不撞韵就行了,何必因此而束缚了手脚,若因此而破坏了诗意,就真是本末倒置,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若因此忽视了意境,就更叫迂腐了。

不过有人又会找理由了,以前读音不同,现在读音变了,那么试问,能变那么多吗?退一步说,*的诗读音总是现代的吧?另外再比如,中华新韵把an、uan、ian都放在一个韵部,那么建议你再去反对新韵吧,不然不把阁下“挤”死,也会“撞”死。

说刻薄一点,找这些毛病的人往往不从诗意上下功夫,却想方设法找别人的所谓毛病,倒也没见他们写出几首好诗来,但我感觉,他们或许更刻薄,如果让他们当编辑,会扼*多少当今李杜啊。

其实,格律诗的规定已经达到顶峰,才有了宋朝词的兴盛,之后再多的挣扎都是徒然,因为事物总有巅峰,格律诗到唐代已经是鼎盛时期,如果再突破,也只能是被词取代,而词最终也到宋朝发展到顶峰,后来又出现散曲,因此完全可以说,近体诗已经被研究透彻了,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再增加一些条条框框,真会把近体诗逼进死胡同,这只能是倒退,会把更多的作者和爱好者拒之门外。所以,还是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古人的诗,一千多年的智慧加起来足够我们好好传承的了,如果想有新的发明创造,建议你另辟途径。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里的,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9)

(二)

从唐诗中打捞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王山人

●文/南郭居士

唐朝有一个人,名虽不见经传,但许多诗人都给他写诗,而且数量不下十首,他就是一个真正神秘的世外高人,王山人。那么王山人到底何许人也?首先我们看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

赠王山人

【唐】白居易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

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

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

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这首诗就像王山人一样神秘,白居易为何要给他赠诗,而且不止一首,还有一首同名诗:

七律·赠王山人

【唐】白居易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夜后不闻龟喘息,秋来唯长鹤精神。

容颜尽怪长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贵重荣华轻寿命,知君闷见世间人。

唐朝关于赠王山人的诗词仅有十三四首,但白居易时代的就不下十首,这就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纷纷奔走相问,使香山居士赠两首诗的这位山人姓甚名谁,何方神圣?笔者同样也想知道答案,于是上网搜索,结果换了几个搜索引擎也毫无所获,心中甚是不甘,看来不靠自己解这个谜团是不行了。于是就此展开了一场探索之旅。

可喜的是,通过笔者详细类比分析,发现这些诗基本上都直指同一个人,就是白居易诗中的王山人。这就为我们获取王山人的身世提供了较多的素材。

先说说什么是山人。山人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人;也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或谦称;旧时以修身,悟道,一般不与世俗人来往,选择在山水美好之地参悟自然、宇宙规律之人;还有以易经、卜卦、八卦、风水、数理、五行算命为职业的人,也称“山人”。山人一词多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文人墨客的别号中,与世俗少争议而自称“山人”的名中。

诗中“玉芝观里王居士”已经说清楚,王山人是玉芝观里的居士。观一般是指道家的庙宇。不过居士现在多是佛家信徒,这又作何解释呢?原来“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这说明在宗教界,居士最早是道教称谓。而宗教之外的居士指隐居的人,文人雅士也自称居士,比如李白称青莲居士,苏轼称东坡居士,当然笔者不才,也以南郭居士充数。

这说明王山人是道家居士。唐朝以儒、佛、道为主,多教并存,而最盛行的其实不是佛教而是道教,佛教在唐朝的兴盛是在武则天时期,严格来讲是大周朝。李唐王朝建立以后,把太上老君看成是唐帝之祖,把老子尊为圣祖,而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宋、元、明也以道教为主,清朝满人入朝后,道教开始衰退。

那么王山人又来自何处呢?这就要考证玉芝观是在哪里。查了一下玉芝观,有出处的还不少。其中陆羽的《洪州玉芝观诗集》和白居易不在同一时期,李白有《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但他比白居易大太多,因此排除。不过有一个叫许浑的人引起我的注意,他写过一首《再游姑苏玉芝观》,更叫人惊奇的是也写过一首《赠王山人》,莫非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再看许浑(约791~约858),和白居易(772-846)只相差十九岁,离世也只差十二年,虽祖籍安州安陆,却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姑苏就在江苏,而白居易刚好在杭州、苏州做过几年刺史。这个线索太重要了,已大体上确定了这个玉芝观应该就在姑苏(即苏州),当然后面还有进一步论证。许浑的两首诗如下:

七律·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七律·赠王山人

【唐】许浑

贳酒携琴访我频,始知城市有闲人。

君臣药在宁忧病,子母钱成岂患贫。

年长每劳推甲子,夜寒初共守庚申。

近来闻说烧丹处,玉洞桃花万树春。

现在我们来考证一下王山人的年纪。有一个叫刘得仁的唐代诗人也写过一首诗《别王山人》,刘得仁约公元838年前后在世,恰好和白居易在同一时期,相传他是公主之子,而这个王山人“知君闷见世间人”,属孤傲之人,一般人也许不易接近,因此赠诗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这个公主之子赠他的送别诗如下:

五律·别王山人

【唐】刘得仁

旨甘虽自足,未是禄荣亲。

尚逐趋时伴,多离有道人。

山居衣以草,生寄药随身。

不食长无疾,年知出十旬。

诗中说王山人“年知出十旬”。年龄十年为一旬,生肖为十二年一旬。十二岁为一旬是中国民间约定的一种习俗。这说明王山人已经是百岁老人了。

现在来探索一下王山人的生平。首先我们邀请唐代著名诗人姚合出场。姚合生卒(约779~约855),和白居易(772-846)很相近,并且也做过杭州刺史,距玉芝观所在地的苏州很近。姚合同名诗如下:

五律·赠王山人

【唐】姚合

贤哲论独诞,吾宗次定今。

诗吟天地广,觉印果因深。

教演归恭敬,名标中外钦。

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他对王山人的评价极高,称其为“贤哲”、“吾宗”,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难点,从后面几句看,就是姚合诗中的王山人是一个佛教宗师,这如果想解释得费很大篇幅,而且不一定服人,这里先简而述之。就是说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并不排斥其它信仰的共存,也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同样,道教也是多神多崇拜的宗教,同样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因此佛教徒同时是道教徒是可以的,反之亦然,中国历史上所谓“三教合一”便说明了这一点。而且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这就造成外界甚至唐朝宗教信徒的一些信仰错位,而姚合作为一个诗人,也会错用宗教的一些概念,造成张冠李戴,但我这样解释毕竟不太严谨,只能作为一个可供参考的线索。不过姚合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他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与贾岛世称“姚贾”。他诗中的王山人是不是白居易笔下的王山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又牵引出一个重量级的关键人物,他就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刘禹锡有一首诗对本文极为重要,它为我们证明了白居易关于王山人其人不成为“孤证”。该诗如下:

七律·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

【唐】刘禹锡

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

古老相传见来久,岁年虽变貌常新。

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箓平交五岳神。

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

标题中白二十二就是白居易。白二十二舍人一说即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本诗毫无疑问就是白居易诗中所指的王山人。颈联“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箓平交五岳神。”又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王山人其人的确非同寻常,原来他曾经是为朝廷做事的方士,却又突然“飞章”上奏朝廷,要求辞职归山,而皇帝顺命天意,赐其符命之书,准其步入三清之路。

说到白居易跟刘禹锡的友情,开始于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从安徽和州(现在的和县)归京,而白居易自苏州归洛,两位同龄人在扬州首次相逢(他们都于公元772年出生),从此两人的交往便一发不可收拾。

刘禹锡同样做过苏州刺史,既然有《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这首诗,说明他在苏州期间至少和王山人有过交往,这首诗应该是在王山人辞职不久所作,诗评价其“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并描述他“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而白居易的第一首五古诗则应该是在王山人辞职前所写,他告诫王山人“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不要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减寝食”。

公元838年,任太子分司的刘禹锡与做太子少傅的白居易在洛阳相聚了,两人都是闲职,由于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常相唱和,时称刘白。两人不负这上天的恩赐,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美妙的夕阳红。据载两人晚年互相赠答的诗就有138首之多,白居易还专门出了一本《刘白唱和集》。

和白居易同时期还有两位诗人也写了关于王山人的诗,其一是:

七律·赠玉芝观王尊师

【唐】雍陶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本诗和白居易的两首诗描述有一些相似之处,不再细说。

其二是:

五律·玉芝观王道士

【唐】周贺

四面杉萝合,空堂画老仙。

蠹根停雪水,曲角积茶烟。

道至心极尽,宵晴瑟韵全。

暂来还又去,未得坐经年。

周贺(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初为僧,法名清塞,居庐山,后客居润州。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合爱赏其诗,延待甚异。遂命还俗。后曾为官,然任历不详。从这段描述可知,他和前面的杭州刺史姚合交往很特别,他是僧人,诗写的却是玉芝观王道士,但姚合写的王山人却接近僧人,这就说明至少唐朝佛教和道教还是有一定粘合性的。

另外还有两首唐诗,一首是皎然的《送王山人游庐山》,他和白居易相差52岁,另一首是唐求的《赠王山人》,年龄相差更远,因此没有参考价值。

现在综合一下所有相关信息,笔者为王山人画像如下:

王山人自然姓王,但估计他认为修道之人的名字对于俗世并不重要,因此对外所说都是假名。王山人是晚唐时期有名的道士,受雇过朝廷,后入苏州玉芝观为师。他好饮酒抚琴,谈论诗书,不但隐居烟霞之中,也游走于城市,“贳酒携琴访我频,始知城市有闲人”,同上流社会的文人雅士交流甚广,被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包括白居易、刘禹锡等等赠诗很多,遗留下来的就有十余首。他善于养生之术,“山居衣以草,生寄药随身”,因此身体很健康,“夜后不闻龟喘息,秋来唯长鹤精神”,据说活了一百多岁。作为道士,免不了炼丹修道,“近来闻说烧丹处,玉洞桃花万树春”就是证明。总之王山人就是一个闲云野鹤式人物的典范,他和白居易笔下的另一个人萧处士也很相似(见笔者《萧处士,一个不经意而千古留名的诗人》),都是常年游离于名山大川又来去市井的隐者。而王山人更是出俗入世,来去自如,真正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之人。

经过以上篇幅探究,笔者基本把唐诗翻了个遍,使我们终于知道了王山人的大体概况,但关于他的详细具体的经历仍然是个谜,还需要其他人的继续挖掘。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里的,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10)

(三)

大话西游爱情三部曲(组诗)

长篇神话爱情组诗·爱你一万年之大话西游系列

●文/南郭居士

1.

白晶晶之爱

_

那棵等待开花的树,注定与五百年有缘

_

那个追风汉

说好三年后 会来娶你

_

从十八年华

一等便五百年 恍若来世

直到三生石畔 你站成精生白骨

_

春暖飞花的季节

晶晶还在寻找

_

五百年

传说她堕落了一次又一次

只为练就

勾引那个追风汉子的本领

纵然前世

并未约定重逢

_

晓风残月杨柳青

天妒红颜人不知

_

女孩不经意间

在汉子心上,看到一滴泪

另一个女孩 已把泪种在至尊宝心里

_

那泪

开花了

让堕入凡尘的悟空,在五百年前

抛下傻傻的你

_

五百年啊 男人

这辈子经历很多女人。他决然带着

月光宝盒

穿越五百年 找寻灰烬里的暗香残留

_

他无数次

跑回山洞逆转时空的晚上

是不是下雨了?

_

人总在下雨时伤心。白晶晶

莫非你真是

他那一世

下过的一场 忧伤的花瓣雨?

_

五百年 难道不是一个很长期限?

多少爱仅灿然一现

_

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只为造就

另一段爱的重生呢 抑或是

了却缘尽今生的恋情?

_

选择轰轰烈烈地死

走了 未尝没有承载不舍与留恋

那一刻

月光倾洒如莲的玉腕

浸淫白玉般的脚裸 寒意如霜蔓延

_

轻轻拾起一束落花的声音,别进思念的发际

如身后一片凋零花瓣淡淡飘去

消逝于殷红的彼岸

_

如若有来生 轮回定是因果的理由

放下情执,接受无常对命运的回应

_

人生若只如初见,无论怎样短暂

皆是累劫修来的前缘

在爱尽头 留一个美丽背影

_

晶晶 感谢你冰雪至纯的情执

和属于每一个妖精仙女的花花世界

_

莲花开过尘缘了,繁华落尽梦入禅

轮回尘世

被执着折磨的人 是个猴子

_

悟空终将悟出 取经的一厢要义

而我

愿以娑婆世界的呼唤

再借月光宝盒三千年

在三生石镌刻

一个姑娘

昙花一样的笑颜

_

2.

紫霞之恋

_

你,只是佛祖捻成的灯芯一半

在漫漫长夜,静静等待点燃之人

_

紫青宝剑出鞘,注定悲剧开始

逆着时光追寻 只为此刻 与你相遇

就算妖怪,也一生一世跟随

_

五百年后的一天 她说

趁天没黑 带我去市集走走

_

暖风拂面的黄昏,她不再霸道

紫风吹来的方向,她笑靥如花 沉静而温柔

_

欲献初吻,也绝非那么容易

问那颗长得像椰子一样的心

泪,悄然滑落 化成一粒种子

_

那滴五百年后 等待开花的泪

如箭坠落石猴之心

从此不再冥顽不灵 从此你我之间

仅隔一场梦

_

失去爱的心在落日沙漠游荡。放手

让心爱的人 去找他的月光宝盒

去晶晶的世界

重温五百年前未了的情缘

_

泪水洗尽铅华

焦躁和寂寥蔓延暗夜孤单

爱一个人 原来是那么痛苦

匍匐天边的守望,瞬间哭泣成河

_

洪荒的思绪伴着结怨

敲碎月光的沉寂 一滴一滴

注入岁月的流恋

_

负心汉的誓言是

爱你一万年

眼泪扮演征服,谎言便帅到掉渣

_

选择相信 突然觉得

一切都那么美好。至尊宝

逃命的样子 她都喜欢

_

唯有相信,会烧毁翅膀

总会有一个像飞蛾一样的女孩

让男孩最终成为男人

_

紫霞就是给了男孩三颗痣的人

也是男人心中 永远的那道疤痕

_

一个妖精 一个仙子 男人的欲界

已全部占满

_

五百年又五百年

情爱似一片落叶袅娜

登临多少少年少女的思恋

_

为爱的人 生一群猴子又何妨

看悟空放个猴屁也那么潇洒

_

为爱的人 宁愿滚进炼狱烟消云散

_

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那个身披金甲圣衣

脚踩七色云彩的不凡之人,确实在

万众瞩目下出现

你已命归黄泉

_

人世间,你是不是也像紫霞仙子一样

曾经骄傲,但为了爱情 放弃骄傲

一个全心全意爱了

却不能在一起的

那个人?

_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时刻

最终随身的金铃出卖了他

_

悟空有爱,尽在难言中 为这一刻

那根缠绕的灯芯

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_

而成熟 是一个很痛的词,一道紧箍咒

好奇怪哟 成熟的样子,像一条狗……

_

昔日梦想,都会失去

轮回又是起点 你爱的人,取到真经又有何用?

_

不管爱妖爱仙还是爱人

爱了,就够了

_

这就是紫霞!

以灰飞烟灭的姿态,铸就爱的永生

_

我只猜中了前头 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_

3.

天边不是天边

_

她说,不要把心遗忘天边

她说,心在月光桥头

_

晶晶,你的白晶晶啊

可怜天边的宿鸟

前世宿怨太深,今生痴爱太重

纵更化一丛白骨

神珍缠绕的三丝柔魂

也会化作缕缕红绳 织就天罗地网

让猴子无处可逃

_

只是紫霞,仙子之心飘浮天边

你最先看到,光彩无限

那是佛之灯芯

_

紫青宝剑有爱的封印

她的剑还未打开,渊数已定

_

谁也逃不过月光宝盒追索

八百里火焰随时爆发

纵你铜头铁臂,都将在霞光里熔化

_

你漫无目标,漫步宇宙边缘

十万八千里

天,十八层 地,十八层

天有比翼鸟,地有连理枝

火不会随便燃烧

_

没有第三者,红尘之爱主宰一切

痴情为爱涅槃,终将粉身碎骨

_

注定宿命

圈阻于轮回之外

五根柱子之内,如来神掌,五指山下

谁又将指点红尘

_

未来之路十万荆棘

劫数未尽,九九归一

直至大爱无疆 修成正果

_

天边金光万丈

斗战胜佛来了又去,驾着七彩祥云

天边三界

一边是泪

一边是莲花

晶晶和紫霞灰飞烟灭

唯有那笑曾经灿烂,那泪曾经凄美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里的,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11)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