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
狼会报恩吗?看完这篇文章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在世界历史上,能攻打到欧洲的东方人,都是游牧民族,而对西方震撼最强的,是三个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游牧民族——匈奴、突厥和蒙古。而攻打到东方来的西方人,也是游牧民族的后代。古罗马城的建城者就是两个狼孩兄弟,是被母狼养大的。母狼和狼孩至今还镌刻在罗马城徽上呢。后来的条顿,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就更强悍了,强大民族血管里流淌着狼性血液。而性格懦弱的华夏民族太需要输补这种勇猛野性进取的血液。没有狼,世界历史就写不成现在这个样子。不懂狼,就不懂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更不懂这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劣。”
这是著名作家姜戎创作的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狼图腾》中的一段话。中华文明自诞生开始,就跟狼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原始社会,狼图腾崇拜现象层出不穷。到了商周时期,狼跟人类社会联系更为密切,比如《汉书·匈奴传》中写道: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太王亶父,亶父亡走于岐下,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后十有余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镐,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其后二百有余年,周道衰,而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2017年6月16日,纪录片电影《重返·狼群》火爆全国。剧情讲述的是故事主人公在草原写生时,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一只失去父母的小狼。小狼被带回后,主人公如同对待儿子一样照顾。
《重返·狼群》海报
在一年多的相处过程中,主人公走上了养狼、训狼,最后将小狼成功送回草原的故事。我们知道影视作品往往来自现实而高于现实,《重返·狼群》也是如此。那么,《重返·狼群》背后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小狼被放回草原10年后,再次跟主人相遇,又出现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故事要从四川成都年轻的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说起。李微漪是80后,她的名字充满诗意,给人感觉是一个文雅柔弱的女孩,这跟大家想象中“中国第一狼女”的形象相差甚远。2010年4月,川西北边界上“高原的绿洲”若尔盖草原阳光炽炽,白云悠悠,雪山皑皑。
这里是很多游客、画家梦寐以求的地方。李微漪没想到,若尔盖草原写生之旅让她跟一只小狼有了一段不解之缘。若尔盖草原海拔近4000米,这里空气稀薄,光照强烈。李微漪写生一会儿后,口干舌燥,水壶里的水也喝完了。
李微漪这时位于草原深处,她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处牧民家,希望能讨点水喝。这处牧民家很少有汉族来客,牧民一看到李微漪来了,格外热情,拿出酥油茶、糌粑来招待她。交谈中,牧民跟李微漪谈起了近期草原上流传的一个关于狼王的故事。
若尔盖草原
说的是一只狼王为刚下崽的母狼寻找食物时,被猎人用夹子夹住一条腿。狼王咬断腿逃走,可惜最终还是被猎人*死,狼皮也被剥掉。落单的母狼无力养活6只狼崽,结果吞下毒肉,为夫殉情。母狼临死前,还抓烂身上的毛皮。
李微漪听了后,心如刀绞,此刻她最关心的是那6只小狼的情况。牧民也只是听说过这件事,他并不清楚小狼的情况。李微漪越听越担心,她向牧民询问大概方向后,把水壶装满水出发了。然而,寻找小狼的过程比想象中困难很多。
李微漪盲目找寻一段时间,全部以失败告终。就在心灰意冷之际,李微漪想到了一个细节,公狼是被剥了皮。当时牧民比较富裕,已不再穿自制的皮子,而狼皮价格颇高,大多数人获得的皮子往往都卖给县城里皮匠店。
想到这一层,李微漪又辗转来到县城,看到人就询问,可还是以失败告终。晚上,无比疲劳的李微漪来到路边给货车司机提供饭食的小饭店。看到吃饭的货车司机们,李微漪灵机一动,询问他们有没人认识收皮子的皮匠。
其中一名司机说:“姑娘,有一个办法可以尽可能找到更多收皮子的人。每天清晨时,不少收皮子的皮匠都在县城路边等待,到时候你再问问他们,应该能得到一些消息。”李微漪照做了,第二天很早就来到路边等待,果然很快就有皮匠们来收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