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没有过不去的年》
澎湃新闻:尽管题材各异,但在你的作品中有条红线贯穿,这不能简单地归为一句现实主义,我觉得这是有某种构思窍门的。
尹力:在我的创作当中,一直非常希望能够找到最独特的个体,最蹊跷的人生,但表达的价值观,却拥有最大的公约数和体现最共通的情感。它能够激活人心,让人们去感同身受,影片当中的主人公就是你生活当中的一员,就是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同学,是你的亲人,甚至就是你自己。
《没有过不去的年》全片一个多小时,它不长,但我却用了很多的“闲笔”:医院里吵架的姐妹,大街上不会玩微信的老头,举着个乌龟敲车窗的贩子,向编剧推销男性保健品的,楼上的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邻居,有很多的诸如此类的“毛边儿”。看似是闲笔,但放到影片当中就产生了交响的效果,不是写一个人的单曲,当主部主题发展的时候,副部主题不经意地渗透进来,逐步产生了人们对整个社会氛围的认知。包括编剧请小三儿和她妈妈(丁嘉丽饰演)吃饭,一顿饭吃得不尴不尬,吃完出来就是别人家一场盛大的婚礼,瓦格纳《婚礼进行曲》一起,更衬得人生狼狈,不同人物的命运不用说一句话,就摆在那里了。
类似像《张思德》,如果你只写一名八路军在编草鞋、在烧炭,影片的格局恐怕就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当时我花了一个星期,没拍剧本上的一个字。拍什么呢?拍的是大练兵,识字比赛、纺线比赛,沿着延河边跳芭蕾舞,我们营造了一个生龙活虎的革命根据地,这个氛围或许和电影主题没啥直接联系,但它让你要表现的人物生了根。
再说从《我的九月》开始,我在表达过程当中,所谓这样的长镜头、生活流、纵深调度,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一个是信息量的丰富;另一个就是实际的真实感,比你各种跳切、蒙太奇组接带来更多的生活实感。
这些“毛边儿”说起来可有可无,没有也照样是一部电影,但没了也就少了生活的味道和气息。一个镜头中,不断的景别变化给观众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这是一种“有组织的无组织状态”——其实都是精心组织的,可就像是下意识地一种无组织的状态,就跟抓拍的一样。
尹力导演的自画像。图片来源:雅昌网尹力专页
“要的就是接地气和厚重的历史感”
澎湃新闻:说回《无悔追踪》,细品起来同样可以感受到你前述的这些美学追求。
尹力:《无悔追踪》是土唐刀儿胡同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有历史感和时代跨度的长卷。里面很多场戏都是一个镜头到底,这对演员的调度,对灯光的调度,以及演员的走位和群众演员的配合都是难度非常大的。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过了这么多年还能被不少人奉为样板,就在于它的制作是讲究的。记得当年搭景的时候,我是给助手们亲自示范,北京人冬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怎么搬蜂窝煤,冬储大白菜怎么摆,甚至小到不用的烟囱要用报纸包好,铁丝缠好,吊到房梁上来年再用……这些细枝末节的质感是关乎宏旨的,因为历史的质感,生活的烟火气都是从这里来的,叠加在一起形成团体总分,最终决定着影片的质量。
澎湃新闻:除了生活质感,里面也包含了很多历史细节,也请讲述一二。
尹力:《无悔追踪》涉及到开国大典那部分,能在南河沿大街听到天安门前放礼炮,是据实可考的历史细节。包括“大练钢铁”那会儿,王志文发明的脚踩自行车轮鼓风机,也是当年宣传册里出现过的。我们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力求做到桩桩件件有来路,经得起考证。
现如今一些电视剧,故事乍看还行,但一看它就是在某影视城拍的。一部抗战戏(的布景),美工跟土墙上刷个“仁丹”就行了?活儿太糙。托福当年的摄制环境,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把一个电视剧拍得有章法,能够在镜头的运用,光线调整当中,在服装化妆道具的配合当中,创造出不同年代的质感。所以你创作过程当中用心和动情,最终都会体现在影像当中,构成你的作品的生命力。
说起来那时候还没数字特效呢,我片头特效用老儿歌,衬底儿是进故宫拍的。当时我让摄影师拿着照相机进故宫,沿着日晷,用照相机一张一张地拍,每走一步拍一张,然后连起来做了这样一个特效片头。用的老北京儿歌,“平则门(阜成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要的就是非常接地气,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无悔追踪》片场照。图片来源:雅昌网尹力专页
澎湃新闻:谈谈《无悔追踪》的演员,除了王志文刘佩琦的对手戏,印象里不少老演员都很出彩。
尹力:《无悔追踪》出了一批演员,之于他们不少人,甚至这还是他们的处女作。可以说,里面边边角角都是角儿。中央戏剧学院现在的院长郝戎,那部戏里演刘佩琦的大儿子,演李冰冰的男朋友。我在筹备的时候,所有演员,有名有姓的将近200人,在蓟门饭店坐满了一整间大会议室。大家坐在一起,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李丁老爷子凑到我跟前说,“导演,这堆人您都哪儿找的?”各个的形象都辨识度极高。人艺的张少华那之前就没演过影视剧,是我挑来的。她演居委会大妈,(“大炼钢铁”时)一句“对着伦敦说,不要十五年,就把你赶过”,嘿,绝了!
《无悔追踪》王志文
王志文当时因为《东边日出西边雨》,已经小有名气了。他一上海人,北京话说得倍儿地道,台词功底好极了,我是完全没想到。他在现场从来不怎么看剧本,都觉得他是一天才。后来还是他当年的女朋友告诉我,人家天天一回家就琢磨戏,根本不搭理她,是背后下功夫。刘佩琦当时是卯足了劲,他身上本来就有角色需要的那股拗劲儿,在片场天天捧着剧本,非常用功。那也是他的一个扬名立万的作品。之后没两年,这部戏主题曲的词作者张和平成立紫禁城影业,第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想都不用想,直接找的刘佩琦。
澎湃新闻:最后再谈谈这部戏的缘起,当初怎么交到你的手里去拍?
尹力:电视剧改编自张策的同名短篇小说,他原来是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小说里就写了胡同里这么一老特务,最终向人民政府低头认罪。对《无悔追踪》剧本做了巨大贡献的,是这个剧的编剧史健全。他跟我是发小,也是老北京,对胡同这点事儿是再熟悉不过了。史健全的剧本出来之后,交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一开始冯小刚要弄,演员定的是葛优和陈道明,结果葛优去拍《寇老西儿》没档期。现在有了刘佩琦和王志文来演,你还很难想象别人来演是什么样子。
还有件好玩的事儿,《无悔追踪》里“四阎王”(恶霸)的儿子叫闫伯隐,我在选这个演员的时候正开着车,恰好在北影厂路边看到那么一位,形象上挺合适。那人正那等剧组招人呢,我就把他喊上车,一聊他本名闫冠英,电视剧火了之后他接拍了很多广告,现在也是个大熟脸了。《没有过不去的年》里,闫冠英还有场戏,举着个乌龟沿街敲来往的汽车窗户那小贩,就是他。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